第五章 石破天惊圣人出 (1)(14 / 23)
让士兵就在城中展开搜索,看谁不顺眼,一块儿逮起来。抓到的俘虏越多,咱们这次出师才越有面子啊,等到北京城献俘的时候,光只是俘虏走上两个时辰,皇上看得也开心啊。
杨一清摇头,说:张公公,皇上的面子固然重要,可这些人被无辜卷入这次事件中,他们的父母妻儿,还在家中哭泣等待,咱们能抬抬手,就抬抬手吧,公公这边的手一抬,可就是功德无量啊。
张永被说得动了心:嗯,救人一命,功德无量,这话你说得对。可是……为了救别人,把咱们自己搭进去,那未免太亏了,你说是不是?
杨一清眼珠一转,心念忽动,就说:张公公担心捉去北京的俘虏数目太少,皇上不高兴。那我替你找一件事,保证能够让皇上高兴,不知道张公公敢不敢干?
张永道:只要能够让皇上高兴,没有咱家不敢的,你快说什么事吧。
杨一清拿起张永那肥肥白白的手,在对方的手心里,写了一个字:
瑾!
你知道得太多了
《明史·杨一清传》,有一段杨一清说服张永的详细记载,当他在张永的手掌心里写了个“瑾”字之后,张永登时愕然,不作声,杨一清索性把话说得更透,这时候张永才为难地说:刘瑾深得武宗天子的欢心,一日不见刘瑾,就闷闷不乐,值此刘瑾已经羽翼养成,撼之不易。
永难之……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吕强、张承业暨公,千载三人耳。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
这段记载,应该是很给力的了。杨一清精心算计好了每一步,用以说服张永,最后把张永说得勃然而起,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但这段记载,应该是瞎掰出来的,即便是真事,也只是他们之间的部分谈话,并非全面的记载。任何人,处在张永的位置上,被一个居心叵测的怪老头儿撺掇着冒如此之风险,张永肯定会问一句:我冒这么大风险,干这么桩怪事儿,你给我什么好处?
要知道,张永是那种为了烤熟自己的一只鸡,不惜把你家房子放火烧掉的邪恶人士。其人冷血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