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派玉雕 (1)(14 / 22)
琮不完全赞同步凡的观点。在他的印象中,红山文化的玉龙,吻部和尾尖上泛着红晕,红晕就是岫岩河磨玉的石皮,祖先会留下石皮,原因很简单,尊重天然。古人没有先进的琢玉工具,也不会挑三选四,觉得咋好看就咋弄。比如那只玉龙,如果把红皮去了,就缺了“肉”,外形上单单薄薄,还会好看吗?
步凡和他不客气,各说各理,边吃边讲红山文化古玉要从玉料、沁色、制作工艺等几方面来辨别真假。佟一琮直到这时才知道,即使在土中埋藏了五六千年的红山玉,沁色也是比较少的,只在玉石外表的局部或者原有绺纹的地方以及磕缺损伤的地方有所表现,很少有被沁色整体掩盖的。如果整件玉石都被钙化或者呈鸡骨白色,或被浓重的侵蚀色掩盖,真实性就要打个折扣了。虽然红山玉每一件作品的制作加工都耗费了漫长的岁月,非常精美,但大多器物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不规则的刮削痕迹在放大镜下十分明显,这一点是现代造假技术无法达到的。
说是佟一琮请客,他去埋单时,东北菜馆的那位吉林老乡告诉他,步凡已经算完账了。佟一琮这时再掏钱,反而显得和步凡生分,索性没推让,只是一再和步凡说,下次去古玩市场一定带上他。
去藏宝楼的事,佟一琮没藏住,他也不想藏,程小瑜是谁?是他最亲最近的人,是他在上海唯一的亲人,他愿意跟程小瑜分享自己的喜悦。被窝里搂着程小瑜,他讲了白天的见识以及对步凡的敬佩。
程小瑜夸奖:“虫虫,看不出来,蛮有心机的嘛!用这种方式和领导联络感情,这叫投其所好,战术战略用得真是好!照这么发展下去,步凡肯定能提拔你,薪水也会涨!”
“我这可不是投其所好,我和他都是真心喜欢玉,知道不?步凡说我和他是同道中人。今天步凡还劝我,为什么不回岫岩发展,既然有那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做强做大。乱世藏金,盛世藏玉,现在是做玉的大好时机,一些高档玉种的资源基本枯竭,但市场对玉石的需求量特别大,而且岫玉中的河磨玉和新疆和田玉同属于透闪石玉,在润度上不相上下,色彩丰富的花玉更是岫玉独有,岫玉发展的空间太大了,前途不可限量。”佟一琮讲得激情澎湃,神采飞扬。
程小瑜撇起了嘴巴,笑容就像热铁片上的一汪水,一点点地收敛,最后完全消失。她从被窝里坐起来,怀里抱着枕头,问:“虫虫,你不会真动心了吧?我们才来上海半年多,一切刚刚开始,你就想着回去?说不定是步凡给你下的套呢,让你把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