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开眼界 (1)(19 / 22)
词相配,那效果和意境肯定会不一样,只可惜咱们岫玉雕刻师多是自修出身,打小就琢玉,文化底蕴上却差了一截儿,心里想得美,琢得出来,可说不出写不出。”
穆小让一阵谦虚,“索姨过奖了。我们就是俩臭皮匠。”
索秀珏说:“可不是谁都能当起这样的臭皮匠。”
佟一琮对这件事没作评价,他想的是另一层面。才就是财,文化底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写作上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思想的厚重决定作品的高度,思想有多深,作品有多高。也许因为走出来了,他对这方面认识的更深,在他看来,玉雕作品和文学创作同理。他曾听过浙江有位石雕大师,八岁随父学艺,十七八岁时小有名气,擅长山水、动物雕刻。二十七岁时,旅游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学习研究西洋雕塑。四十一岁重回故乡,重操玉雕业,将中外雕塑艺术融于一体,终成大家。创造三个第一,石雕大师中第一个游学欧洲求艺,第一个在国外拥有个人艺术馆,第一个进入中国美院进修研究生课程。由此不难看出学习和见识的重要性,这也是佟一琮坚持至少三年后再重返岫岩的原因。三年的时间他要用来学习,长见习,思考再思考,这和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道理。可他犹豫要不要把这些想法说给索姨,索姨会不会接受自己的观点?
他还是先问索秀珏,为什么别人选材上用了岫玉却不标明?凭良心说,人家标明透闪石并没有任何的问题。透闪石玉又叫软玉,是由透闪石矿物组成,主要有五个来源,新疆料、青海料、俄罗斯料、岫岩的河磨和黄白老玉料,以及韩国春川料。同样是透闪石玉,玉雕师在用新疆和田籽料时,选材标注肯定是新疆和田籽料。在用岫岩河磨和黄白老玉时则不固定,时尔透闪石玉,时尔明确标注。
索秀珏认为原因只有一条,同为透闪石玉,和田玉同河磨和黄白老玉价位上却是天壤之别。“哪个玉雕师不希望自己作品值钱,从某种角度来说,值钱就是作品价值的最直接体现。”
这个话题勾起了索秀珏从未对人道及的担忧和期许。这几年岫玉发展很快,重点项目,基地节会开展不少,岫玉的知名度认可度越来越高,看着让人心里头欢喜。但问题也不少,原材料的开采和销售法律法规不健全,销售形式单一,没有叫得响的大品牌,相关产业没有做起来,文化的附加值不够,就比如为精美的玉雕作品配上古体诗,不说每件玉雕作品都这么做,大师级雕刻师的作品这样做会是什么效果?还记得竞选国石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