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疆之行 (1)(15 / 22)
您的作品,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除您之外,暂时中国还没有另外一个人掌握这门金银错工艺。”
佟一琮的眼力真是好,运气更好,他的猜测和实际完全相符。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马爷和佟一琮几个人,外加那位名叫武林的福建书生同时坐进了一家饭店。
术业有专攻。穆明的心思在美食,边吃边琢磨味道好在哪儿,自己做出来的差在哪儿,色香味,包括餐具的样式摆放,他都用心领悟。唯一让他抱憾的是,清真饭店是不供应酒的。若不然,他的心情会更美。
其他人的心思全被这位马爷吸引,被金银错工艺吸引。关于金银错工艺佟一琮有一点了解,便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他这不是卖弄,话是穆小让引出的。穆小让问:“小哥,说的那个金银错工艺是咋回事?咱家那儿咋没听过没见过呢?”佟一琮就小声介绍了,他一开口,别人便全闭了嘴,听得专心致志。这项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乾隆皇帝酷爱玉石,曾下圣旨命清宫造办处仿制一批金银错玉石,并赋诗赞其精美的做工。道光之后,这门工艺就消失了。
见佟一琮了解这么多,马爷的脸上笑容灿烂了,讲了他学习金银错工艺的故事。1970年,他到北京深造,偶然见到了潘秉衡的压金丝玉石作品。“见到潘秉衡大师的这件作品,我的第一感觉是独特。与一般的玉雕作品相比,显得更为突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潘秉衡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工艺已经失传多年。他暗下决定,一定要掌握这门技艺,半年后,他终于做出了第一件金银错作品。然而因为多种原因,他只得放下正在钻研的技艺。这一放就到了2002年。付诸30年心血创作的金银错工艺注定一鸣惊人。他的“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一亮相,便引起了轰动。
武林和马爷商量,能不能收藏他的作品。“我这两年喜欢上了玉石,觉得玉有灵性,通天地,通人性,现在收藏古玉的人很多,不过我认为,和传统古玉相比,新玉石价格的上涨空间大,投资现在就是投资未来。”
武林的观点和佟一琮不谋而合,他喜欢古玉,同时也认为新玉易收藏,不易受损,便于流传,还能把玩,这都是古玉不具备的优势。对武林最后一句,极是赞美,“收藏现在就是收藏未来,投资现在就是投资未来。说得好。”
马爷笑说:“因玉结缘,我就愿意跟懂玉爱玉的朋友谈玉。我就单给你们说说和田玉收藏的标准与要素吧。第一先看料。如何来判断一块好玉呢?色要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