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城故事 (1)(2 / 22)
影影绰绰的树梢和疏朗的星光。风儿摇动树枝,树叶沙沙鸣响,像祖母微弱的喘息或者母亲轻柔的脚步。他竖耳屏气,还能听见秋夜伏在杂草中的断断续续的虫吟和街道上进城的牛车偶尔经过时叽叽嘎嘎的轱辘转动声,如音乐般在夜空下流淌,他的瞌睡便在这流淌的乐声中渐渐爬上了眼睑,带着无边的梦幻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雾霭和闪烁的晨光。
但是,这西部小县城的秋季是短暂的。等到罗扬刚刚适应离开母亲后的夜晚独卧,对夜景的观察有了更强烈的愿望时,院子里的树却已在瑟瑟冷风中抖光了叶子。虫儿隐了声息。星光变成凄清的惨白。为了遮挡风寒,母亲用牛皮纸将雕花窗户糊严实了,又挂上一道丝绒帘子。他只能在黑夜中用一双敏锐的耳朵感知外面的一切。街上的牛车不分季节地常来常往,有时是周边农村往县城的蔬菜店送菜的,有时是从凉州或张掖往县城供销社送日用百货的,有时是老乡进城拉粪肥的,有时也从别的地方载来一些陌生人和他们的行李,沉甸甸地在街道上独行,叽叽嘎嘎的车轴声打破了夜的空旷。等到清晨,蔬菜店里便有了还泛着泥腥气的土豆,绿茵茵的韭菜,粉嘟嘟的番茄,红艳艳的辣椒,挂了白霜的老南瓜;供销社里有了主妇们必备的油盐酱醋、衣帽鞋袜,男人们离不开的烟丝、烟卷、青稞酒,小孩儿眼巴巴盼望的蜜枣、柿饼或深褐色的硬糖块……在小县城单调的生活中,牛车用这种方式传递着平凡尘世的宁静与福音。而牛车的声响对于一个沉睡在寂寥中的小孩儿,更显出几分亲切的热闹和未知的希冀。
这是一座闭塞的小城。
不知沿袭于何时,无论是整座县城还是县城里的每一户人家,人们都习惯用一道土墙或者篱笆围起来。县城最外面一圈几公里方圆的大围子叫城墙,城内各户人家的小围子叫院墙。在当时的县城,还残留着一段无从考证朝代的土城墙和四座修筑于明代的拱形城门。连接四座城门的,是两条互相垂直贯穿县城东西和南北的街道。县城里只有这两条主要街道,以它们相交的十字路口为起点,被分别叫做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四条大街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沿街林立了一些店铺,如粮店、煤店、药店、蔬菜店,肉铺、饭铺、杂货铺、理发铺等等,原先大部分是私营的,后来经公私合营后都改造为国营单位了。那些店铺的背后掩隐着民居,一座又一座干打垒的土房土院,由纵横交错的窄窄的小巷连接成一片,如蛛网一般,又像是一副不太规整的棋盘。小巷子全部是土路,居民们为了雪天防滑又在土路上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