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城故事 (1)(7 / 22)
烧不透的煤饼冒出的浓烟包裹着;整座县城便飘散着混合有牛粪的煤饼的特有气息。
每年从深秋开始,城外的田野已经枯了,褐黄一片,直到来年春天,也见不到半点绿色。这半年里县城的蔬菜店也几乎歇业了,家家户户锅里煮的,只有秋末储存下的白菜和土豆,偶尔加了豆腐或粉条。当然,肉铺里总有整只的羊或牛挂在那里,也有猪肉,许多年来却是凭户口本发放的肉票定量供应的。
年节的时候,乡下人都到县城里卖鸡和鸡蛋,价钱很便宜。居民们可以用现钱买,也可以用旧东西换,比如穿裂口了的毡靴,打了补丁的羊皮袄,都常常能与两只肥母鸡等价。但这样的买卖亦不兴隆,因为当时的县城还没有特别重要的工业,也没有大型的工厂,居民的收入是很有限的,他们祖祖辈辈就知道如何盘算着过日子,一双毡靴或者一件羊皮袄,大人穿了还得孩子穿,大孩子穿了还有小孩子等着穿,等到他们想起该用它来换鸡子时,差不多已经不能再缝补了。
因此,县城的冬天是难挨的。
罗扬依然记得,他五岁那年初冬,严寒过早降临到平安县城。西北风呼啸了一夜,县城变成了洁白的雪雕世界。
雪后的早晨极清静。天刚蒙蒙亮,罗家突然来了一个远客。她在省城下的飞机,又坐火车到砂城,然后乘牛车来到县城。赶车的中年汉子将牛车停在罗家院门前,又将客人的两只皮箱卸下来放在雪地里,随即响起了他吆喝老牛的“哞——哞”声和挥动鞭子的啪啪声。牛车走了,轱辘吱吱嘎嘎地碾着积雪响彻了整条街巷。远客温热的呼吸在冰凉的空气中弥漫。家里人都被惊动起来,先后走出屋子,打量几眼站在院门前的客人,又愣愣地互相看看,一时无语。
来客是一个不算很老的老太太,看起来比祖父要年轻许多。她穿一件暗红色毛呢大衣,头上和肩上落了一层白白的绒绒的雪花。她花白的短发卷曲着,起伏着漂亮的波纹,直而挺拔的鼻梁上戴一副玳瑁边眼镜,皮肤白净,显示出一种不可抗拒的文雅和富态。
好漂亮的一个老太太!
祖父呆望了一会儿,颤巍巍地走到她跟前,露出孩子般欣喜的神情,说:“您回来了!”
老太太说:“回来了。”
祖父说:“再不走了?”
老太太说:“不走了。”
老太太转身对父亲说:“你是罗新宇吧?几十年不见,你也该是做父亲的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