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跑官就像在商场上做生意 (1)(13 / 22)
到公安局门前闹着要赔偿,搞得公安局非常狼狈。市委书记出面严令“886”厂出面收拾局面,厂领导吓唬吴水道的家属,说吴水道是畏罪自杀,如果再继续闹就按照法律严惩不贷,私下里又比照工伤待遇给吴水道的家属作了补偿,软硬兼施才算把吴水道的家属安抚下去,好赖把吴水道埋了。说吴水道畏罪自杀一点儿都没道理,因为根本就没有证明人家有罪,按照现在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在法院判决认定有罪之前,任何人都是无罪的。多亏那个时候的人还比较老实,法制观念也比较差,法律也不完备,让单位领导一吓唬,再多给一点儿丧葬补助也就不了了之了。
案子闹了个没名堂,还又死了人,大金锭就像快乐的天使在人间转了一圈忽悠一下子就飞没了,公安局上上下下灰头土脸,对谁都没法交代,只能继续调查这个没有任何线索可供调查的案子,派出大批人员拿着那两个福建人的模拟画像,到全国各地去找那两个福建人。中国人多地广,那个年代通信条件技术手段又非常落后,要在茫茫人海里找到那两个福建人,难度比大海捞针差不了多少。其实谁心里也明白,这种找法根本就没什么希望,充其量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徒劳而已。
正在这个时候,公安局开始恢复“文革”前“股科处队”的建制,这样一来也就面临着人事安排和干部任命的现实问题。在提拔干部的问题上永远都是狼多肉少,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都是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除非所有官员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公仆,那时候爱当官、想当官的肯定会大大减少,因为,谁都愿意当主人,谁也不愿意当仆人,真正要去做仆人了,很多人肯定就不爱干了。公安局的组织机构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干部界限已经很不清晰,干部级别也搞得不清不楚,一说大家都是组长或者副组长,可是到底是什么级别的组长有时候连局长都说不清。这一回经过拨乱反正,今后大家各就各位,行政级别清清楚楚,这也为今后每一个人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所以大家眼睛都瞪得跟汤圆一样,谁都不愿意失去这次机会,谁都不愿意让这一趟开始正点运行的列车落下。
彭远大根据他的现任职务刑侦组副组长、“9·11”大案专案组组长,当个副科长甚至科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任何一次大规模的机构调整和干部任命人事变动都是一场场人咬人、人捧人、又咬人、又捧人的悲喜剧。
彭远大也属于这场大戏的重要角色,自然也就有人朝他张开了大嘴。咬他的原因很简单:有限的果子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