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3 / 6)
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他前后所用的一些军事幕僚,像张联棼、师景云、熊炳琦、陈调元等等,便都合乎他所要求的这个标准。同时,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冯国璋对于出身于日本士官学校的人,却大多抱着轻视的态度。和他在前清练兵处、军咨处同事过的良弼、哈汉章、卢静远等人,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第一、二期的学生,在当时,也都已经是“初露头角”的所谓军事人才,可是,冯却特别看不起他们。
一次,冯在和心腹谈到这些人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他们连个曹长(日文名称,相当于连司务长职务)都不够,还骄傲什么!”也正是由于冯对于日本“士官生”的一贯看法,所以,他在宣统三年(1911年)就任第一军军统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把第四镇统制王遇甲调到军司令部去当参议,而让第八协协统陈光远升任了这个镇的统制。
可是,冯之所以把王调走,还不仅仅因为王是“士官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王不但是一个南方人,而且还是一个湖北人,这是不合乎冯的地域上的标准的,更何况当时正在武汉三镇作战,又怎么能保得住王不和革命军方面有所联系呢!那么,在冯身旁的军事幕僚当中,有没有超乎他这个标准的例外呢?只有一个,那便是一向做他参谋的刘宗纪。
刘虽是一个“士官生”,却是冯自己的外甥,那自然是“另当别论”了。
冯在待人方面,外界感觉是属于宽厚一路的。
所有在冯身旁工作过的人,几乎从来没有由于冯个人这一方面的原因,或是喻示某些个别的人中途辞职,或是直接就把他们撤换掉。
因此,冯对于这些人,都是能够“善全始终”的。
“总督少爷”刘体乾,还有王克敏的胞兄秘书王克诚——他们同是咨议厅的,冯就不止一次地在恽宝惠面前说他们“真不行”,可是,也是一直等到他们自请辞职,方算了事。
只有他对待复辟派的胡嗣瑗这件事,似乎是冯在利用胡嗣瑗,也就是说,在他准备利用胡的时候,就尽力拉拢胡,引为同调;一旦事过境迁,认为胡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就把胡一脚踢开,再不和胡见面。
至于冯国璋对于他所用的比较得力的少数心腹之人,那更是相当优厚。
算卦迁祖坟
1884年初春的一天,穷困潦倒、辍学在家的冯国璋在河北河间街上闲逛,踱步来到当地有名的“李半仙”李大嘴的卦摊上,叹气道:“我……”李大嘴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