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2 / 6)
第三镇出关之初由旗人凤山任统制,驻防地为吉林长春。吴佩孚为该镇十一标一营管带。其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广东起事,凤山奉旨前往镇压,一到广州就给革命党人炸死。袁世凯看中了曹锟,由他接任统制,于是吴佩孚成了曹锟的直接下属。
曹锟接掌第三镇,局面丝毫也没得到改观。土匪熟悉地形,耳目灵通,不等官兵来到早就作鸟兽散无影无踪了。官兵一离开,又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绑票纵火。民无宁日,纷纷上告,状子直达北京。
曹锟唉声叹气,一筹莫展,问部下官佐谁有剿匪之良策。
那时候的曹锟46岁,身体已经开始发胖,但他身材粗壮、面色黑红,唇上蓄一副乌黑浓密的翘胡子,脑后吊一根粗大油亮的发辫,整个儿老实憨大的样子。
吴佩孚时年34岁,身材高瘦,体肤微黑,冬瓜形的脑袋后拖一条油光可鉴的发辫。那时候他还没有蓄须,浓眉大眼,鼻直口方,一排略微发黑但整齐坚固的牙齿,样子虽然算不上英俊潇洒,也是堂堂一表,凛凛一躯。
当下他见同僚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作声;统制大人忧心如焚,声称若不能消灭匪患,则他只好到奉天长跪门,向总督大人请罪了。
吴佩孚挺身而出说:“标下愿往。”声称保证要将土匪手到擒来。
曹锟看了看他,半天没开腔,显然有些信不过。这个姓吴的小子在咱营里每天只拿着本书闷看,走起路来蹈方步,一介书生的样子,与生人说话还有几分女儿的忸怩态,能降伏那些野蛮得像虎狼般的土匪?
吴佩孚不行,那么又让谁去呢?军官们一个个像缩头乌龟。盘算来盘算去,转念想到难得有人临危请命,其志可嘉,不妨让他去试试!
曹锟问带多少人去,吴佩孚表示一个营就行。
曹锟又不相信了,冷笑说:“我全镇兵马1万多人都没成功,一个营怎么行呢?”
吴佩孚坚持只要一个营,只是得从各标各营中挑选,重新组合,每个士兵还须配一匹好马。
曹锟依了。又问:“多少天可以成功?”
“50天。”
“什么,50天?”曹锟似信非信。正值用人之际,又再没别的军官敢应承,只好让这个口出狂言的家伙去试试了。
吴佩孚说到做到,没多久长春地区的匪患就基本上肃清了。
曹锟高兴极了,觉得吴佩孚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