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4 / 6)
、社会名流向吴佩孚行三鞠躬礼。礼毕,吴佩孚还礼一鞠躬退下,和前来祝寿的康有为到后堂换上长衫、马褂、瓜皮帽,然后两人携手入寿堂,细看康有为带来清逊帝溥仪送的寿礼,其中写有“国家柱石”的寿匾格外醒目。康有为这次专程来洛阳祝寿,特意写了对联:“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虎视洛阳,八方风雨会中州。”其实他的真正目的是想说服吴佩孚,拥护君主立宪,支持溥仪复辟。他对联中的“牧野”,原系殷朝士兵倒戈的古地,暗示应倒戈复辟。吴佩孚一看当然明白,他向溥仪所送寿匾“国家柱石”,行了三跪和叩首的大礼,表示不忘故君。吴佩孚是前清秀才,有不忘根本的愿望,但对于要他领兵复辟、拥护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拒绝了。康有为未能如愿,心中不满。临离洛阳又赠吴佩孚诗一首,诗中有“人居穴居扰上古,地成沙漠愧中华”之句,意在讽刺吴佩孚标榜“周礼”复古的主张。
最后来祝寿的是河南督军冯玉祥,他派两个士兵抬着一坛清水来。吴佩孚向冯玉祥行了礼笑道:“多谢、多谢!”冯玉祥说:“大帅寿日,玉祥来迟了,祝大帅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又说:“大帅,玉祥防地荒凉,力不从心,只送来一坛清水,聊表敬意!”
吴佩孚叫士兵打开坛盖,舀了一碗,喝了一口咽下,笑道:“焕章,好!君子之交淡如水,请进!”挽冯玉祥进入大厅。
政务处长白坚武走过来对吴佩孚说:“大帅50大寿,不能无诗。”吴佩孚兴奋地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五十自寿》七绝一首:
欧亚风云千万变,英雄事业古今同。
花开上苑看三月,人在蓬莱经一峰。
保护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宫。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其间历经重建和改建,仍保持原有规模,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故宫造型庄重,布局严谨,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紫禁城按功能分前朝与内廷。前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是历代皇帝举行大典,召见大臣,办理政务的地方。三大殿建于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体型宽阔,气势宏伟,雕梁画栋。三大殿又以太和殿最为壮观,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为主体,是皇帝办事和居住的场所。
1912年年初,民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