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部分(5 / 6)
过浴血奋战而全歼了孙传芳的部队。取得了北伐以来的第二次大捷。
宁汉分裂一事解决后,白崇禧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继续北伐。亲自指挥了攻占保定、石家庄、北京等地的战斗。滦东之役,把张作霖、张宗昌两部彻底打败,占领了山海关。长城以南,已无敌踪。
台儿庄一战,也是白崇禧和李宗仁一道指挥的。所以当捷报传到国民政府的行都武汉,人们高兴地举行庆祝游行时才会将李、白两人的巨幅画像装载在卡车上做先导。之后,李宗仁因病不能主持战事时,白崇禧便代行战区长官一职。在进一步部署保卫武汉的外围部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继武汉会战后,白崇禧还参与指挥了南昌会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曾指挥杜聿明、夏威、邓龙光、叶肇各部,在广西昆仑关歼敌万余人,并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
和平运动
1948年,为了迎接解放军进城,武汉的各界爱国人士聂国青等在武昌成立了一个名叫“十人座谈会”的组织,任务是想与湖北省参议会内争取和平运动的人士相互呼应,与中共地下党密切联系,迎接解放。
“十人座谈会”中有的人负责策反国民党军政人员,有的人呼吁和平,撰写文电,制造舆论。1948年秋,由“十人座谈会”中的几名参议员在湖北省参议会的全体会议上公开提出了和平运动的倡议。参加会议的议员,有识时务的进步人士,有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也有效忠蒋介石的顽固分子,刚刚当上“立法委员”的刘树任就借机吹嘘蒋介石实力雄厚,足以抵挡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可转败为胜……使得少数立场不稳的人犹豫不定,不知所从。因而议而不决,没有达成共识。尽管如此,和平运动却在武汉、在湖北、在华中乃至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
总揽华中军政大权的华中“剿匪”司令白崇禧得知这一信息后,出于他拥李(宗仁)倒蒋(介石)的立场,对和平运动不仅未加反对,而且表示欣然赞同。于是那些踟蹰不前的省参议员们一改初衷,在第二次会议时,争先恐后地在提案上签字。参议会决定派代表与白崇禧联系,商讨和平问题。
尽管白崇禧手摇橄榄枝的表态未必可靠,但湖北省“人民和平运动促进会”仍然抓住这个契机在武昌阅马场湖北省参议会成立,发起会员有张难先、李书城,耿伯创、喻育之等30余人。
和平促进会由22岁就参加辛亥革命、刚过花甲之年的喻育之等执笔,与省参议会联名致电中国共产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