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纯儒(6 / 6)
章曾使吴宓先生很不愉快。他在序里说,“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罪不可逭,真当焚笔砚矣”。他还说,将此文附入书里,“俾见老物尚非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头白门生倘得免于削籍而标于头墙之外乎!”
1961年9月3日《雨僧日记》云:“解放后寅恪兄壁立千仞之态度,人民政府先后派汪筏、章士钊、陈毅等来见,劝请移京居住,寅恪不从,且痛斥周扬(周在小组谈话中,自责,谓不应激怒寅恪先生云云)。”周扬说:“1959年我去拜访他,他问,周先生,新华社你管不管,我说有点关系。他说1958年几月几日,新华社广播了新闻,大学生教学比老师还好,只隔了半年,为什么又说学生向老师学习,如何前后矛盾如此。我被突然袭击了一下,我说新事物要实验,总要实验几次,革命、社会主义也是个实验。买双鞋,要实验那么几次。他不太满意,说实验是可以,但是尺寸不要差得太远,但差一点是可能的……”
季羡林入住北大后,住处很特别,是在翠花胡同里。而明朝的东厂,就设在翠花胡同。季羡林的住所,则就是以前东厂特务行刑杀人的地方。当时,那是个很寂静的院子,树木葱郁,石碑林立,而且寝室外面还摆着一口棺木。季羡林一个人住在里面,平时自然少有人找。好友臧克家携夫人郑曼去过一次,郑曼当时就忍不住问道:“季先生,你一个人住在这样的地方,不害怕吗?”季羡林则说:“这个地方好啊!正好可以静下来读书和工作,也确实不会有人来打扰啊!”
季羡林是健康长寿的老人,有人就好奇他是不是有什么养生之术。季羡林的回答是,我坚持“三不主义”。“三不主义”指的是:不锻炼、不挑食和不嘀咕。不锻炼是不为锻炼而锻炼,觉得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工作上比较好,如果花在锻炼上,太可惜了。不挑食则是不管什么高脂肪、胆固醇,只要合自己口味,张口就吃。不嘀咕则凡事看开些,不要在心里放着。然后还有一点就是“腿勤、手勤、脑勤”,自己的秘诀就是:千万不让脑筋闲着,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梁漱溟在医生问他有何要求时说:“我很累,我要休息。”说完就瞑目长逝。张岱年由此想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