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苦痛(3 / 4)
说:“我脑筋惨痛已极,极盼政府早日提我下狱处死,不欲生在此恶浊社会。”
杨杏佛、瞿秋白遇难后,盛传鲁迅亦将不免,鲁迅乃作诗曰:“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胡风作为鲁迅的门生,在非常时期写出“三十万言书”,不可不谓之硬汉。在武斗最凶猛的“文革”之初,他正好在四川深山中劳改,否则必死无疑。饶是如此,他几经斗争和监禁后,精神也早已崩溃。文革后虽获自由,经过治疗后精神也逐渐平复,但仍十分敏感,一有风吹草动,马上旧疾复作。他于1985年去世,弥留之际还在惊惶失措地说:“有人又想诬陷我?这怎么得了?”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独裁统治招致民怨沸腾,党内要求实行民主、宪政的呼声也非常强烈。国民党西南联大区党部就曾召开会议,公推冯友兰致信蒋介石,要求国民政府为收拾人心而实行立宪。信中写道:“睹一叶之飘零,知深秋之将之。”“昔清室迟迟不肯实行宪政,以致失去人心,使本党得以成功。前事不远,可为殷鉴。”据说,蒋看罢“为之动容,为之泪下”。
殷海光穷困之际,向学生和老友求助,他在致许冠三的信中说:“我自己只有一个念头,‘五四’以来,真正的自由知识分子已经凋零得差不多了,特别像我这样的人。难道这个时代让我活活挨饿?”
1961年,田家英在浙江进行农村调查后,到杭州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与毛崇横等人同住刘庄。田善谈,往往饭前讲故事以广见闻。此次却看着饭菜,神情严肃,无心摆龙门阵,他说:“农民兄弟太困难了,有一户农民因搞公社化搬了七次家,办食堂占了他的房屋,搬到庙里,庙被征用办工业,住到亲邻家,整个村子又叫搬迁,只剩下一条扁担可以担走的全部家当,下一步迁到哪里还不知道,真叫人看不下去。”田感叹:“一饭膏梁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
王序曾说,沈从文最害怕的,是失去工作的权利。有一年,通知他去办理从历史博物馆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手续时,他误以为是办理退休手续,走进有关部门办公室的门,他紧张得几乎无所措手足,只是嗫嚅着说:“我还能做点事,请不要让我退休。”
邓稼先跟杨振宁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美国留学,一直是好朋友。邓稼先回国后“把自己与‘文明世界’有关的一切全部埋葬”。1972年,杨振宁到北京到处找邓稼先,有关部门只得给邓稼先在北京的一个四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