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临难(2 / 5)
些话,愤然道:“如果我死了,而宪法确立,则死而荣生,死我何惜?各国立宪,莫不流血,然后才有和平。”
唐才常与谭嗣同都是湖南浏阳人,为一时瑜亮。戊戌谭嗣同死难,唐才常恸哭不已,作挽联曰:“与我公别几许时,忽惊电飞来,恨不携二十年刎颈交,同赴泉台,满赢将去楚孤臣,箫声鸣咽;近至尊刚十数日,被群阴构死,忍抛弃四百兆为奴种,长埋地狱,只剩得扶桑英杰,剑气摩空。”如今浏阳有才常路,但百姓多不知曾有此人。
谭嗣同与大刀王五交好,戊戌政变中,谭本想请王五设法救出光绪,因宫廷戒备森严而罢手。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王五说:“君行吾从,保无他;君死吾收君骨。君请自选!”谭嗣同选择了后者,决心一死以报国人。王五果然冒死收其遗体。后来,王五被八国联军杀害,霍元甲和刘鹗亦冒死收其遗体。
“五四”运动中,已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十年的学长周瑞琦悲愤地投水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中国有如此严重的内忧外患,不久也许就要亡国了。无人能知山东问题将如何解决,南北和平将于何时实现。大家徒然旁观学生们空举双手,毫无私心、隐讳与其他外在的企图,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国家,这多么可遗憾!我认清了我现在是正在见证一个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受奴役,我决定宁愿作自由鬼而不愿作活奴隶。同胞们!为你们的国家勇敢奋斗吧!我结束了我的生命!”
陈天华投海自杀后,由同志扶柩回国,拟葬于长沙岳麓山。有人害怕官府干涉,禹之谟拔刀指天道:“求一抔土葬烈士,于巡抚何?是不可得,天下事尚可为耶?敢有禁阻者,定以白刃相见。”遂公葬于岳麓山,长沙学子万余人皆穿纯素,时当孟春,却满城雪白,犹如冬日。
闻一多有泰山崩于前不色变的气质。1937年,闻一多主持侄女的婚礼,日军突来空袭,以致停电,众人惊惶躲避。闻一多在黑暗中高声宣布:“结婚乃人生大事,岂能因敌人捣乱就中止举行!希望大家保持镇定!”婚礼于是继续举行。1945年,西南联大举办“五四”纪念会,忽降倾盆大雨,秩序大乱。闻一多在台上掷地有声地说:“今天是‘雨洗兵’,武王伐纣、陈师牧野之时,正如今日。”秩序顿时井然。
在北师大风潮中臭名昭著,被鲁迅笔伐过的女学者杨荫榆,在日军占领苏州时,多次跑去见日本军官,抗议日军的暴行,军官每每被她义正词严的样子折服,命令退还掳掠来的财物。有一天,两个日本兵将她骗出家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