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2)(4 / 24)
许许多多的事已可足不出户就在网上办了怎么能说没被改变呢?
但谁若言靠了网络,足够加快中国民主、文明、进步的过程,我以为是太乐观了。
一个网上看客多多的国家,并且还是一个在“顶层设计”方面急待有所改变的国家——依我想来,是一个挺可悲的国家。
看客只不过是看客。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进步是靠本国看客推动的。
恰恰相反,看客越多的国家,它的进步越迟缓。
因而,我曾以网络对我们中国做出过另一种比喻——看客之中国。
我在创作电视剧《知青》时,每觉自己是在“走钢丝”。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句台词,经常犹豫再三,迟迟难以落笔。因为,倘考虑不周,写了也白写。不但白写,也许还会成为剧本变成电视剧、电视剧被允许播出的障碍。“走钢丝”者,双手是须握着平衡杆的。我深知,我所能握的创作“平衡杆”,无非“极左”年代在人心里也还是未完全泯灭的人性之真、善、美而已。
于是想到,对于我们中国,也好有一比,曰“钢丝驻足台上的中国”。
走钢丝者,不论从左向右,还是从右向左,总之先要登上驻足台。那是开始迈向钢丝前,唯一可以站立的一小块地方,面积也就半张小学生课桌面儿那么大。而站在其上的,自然非是杂技表演者,而是中国的“大公仆”们。全中国都在望着他们,全世界也都在望着他们。握在他们手中的“平衡杆”,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各种各样利益集团的难以限制的特权,腐败以及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平,社会问题的多年积累,那样的“平衡秆”本身便一头极轻,一头极重,是名副其实的“不平衡秆”,还不如什么都不握容易掌握平衡。但那本身不平衡的“平衡秆”,却又是“大公仆”们情愿也罢,不情愿也罢,必须握在手中的。因为那也是他们的使命象征。
中国之改革,历经三十余年风风雨雨,走到今天,无论国人有多少失望,不满甚至愤怨,有一点是肯定的——退是退不回去了。而且,原地踏步不前也不行。不前许多弊端不能从实际上得到解决,人民不再答应。若进,几乎每一步都会面临那些难以解决的新老问题,形同“走钢丝”。
革命比造反复杂。
改革比革命复杂。今日之中国,改革之复杂性,又如同“戴着镣铐舞蹈”。革命的一贯策略是借助群众运动。所以革命在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