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人的本性 (1)(10 / 23)
日本人在国内的表现,也相当之优良,与德国人那种优良的公民性如出一辄。而在国外的社交场合,他仙姿玉貌显得尤其彬彬有礼,仿佛各个都是从小按中国的《弟子规》教养成人的,简直可以树为人类榜样似的。什么情况下,躹躬到多少“度”,在他们标准的礼节中是有讲头的。
但为数不少的日本男人,基因里仍残留着数量较多的动物性,并且是那种攻击性很强的动物们的动物性。其动物性,又主要是相对于亚洲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的。仅就此点而言,他们像是狼与狗所交配的最初几代狼狗,狼性与狗性对半。美国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使他们在对美国的关系中狗性十足。曾经的侵华历史,使他们在对中国的关系中一不伪装就狼性十足。只不过,“二战”后,新中国对日本过于宽恕,它自身又刚刚受到过重创,狼性在它身上处于“潜伏期”。
在日本的政治人物中,除了田中角荣代表日本对当时的中国表示过一次“道歉”,其后的他们一概讳莫如深,甚至一再挑衅中国人民的容忍底线。
日本的不忏悔,使它在日中关系中不可能彻底摆脱动物性,相对于中国,日本是小国,而且中国又在日愈强大,动物性是日本平衡内心惶恐的法宝。
一条基因里狼性对半的狼狗,曾经扑倒过一匹病入膏肓的骆驼,正在它觉得大获全胜时,自己反而被突然一棒打得晕头转向——等它恢复了体能,对那一棒打得它晕头转向的强大者不免有几分哈着,而对于曾经扑倒过的那匹骆驼,也仍不免地习惯于龇出牙齿,做野兽凶猛之状。尽管那匹骆驼业已十分伟岸,真的发起威来,很可能使它毙命于蹄下。
以上中日关系或曰日中关系,将是长期的。
3. 非物质性差距
所谓人性,是由优劣两种成分组成的。
优而又优,接近天使。
“二战”时期,辛德勒身上具有天使性。
同样是“二战”时期,葡萄牙驻法国重镇波尔多的外交官门德斯,不顾本国外交部禁止令,在短短20天里,向犹太人突击签发了3万多份放行证。
门德斯身上也具有天使性。
当德军在莫斯科之役失败,一队德军俘虏被押过一个苏联村庄时,全村庄的男女老少驻立道路两旁,默默地也是目光中充满仇恨地瞪着他们。他们中的一个,看去年龄最小,几乎还像是少年。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他穿得最单薄,一边走一边瑟瑟发抖,还在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