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人的本性 (1)(12 / 23)
如是想——怎样以计谋一一消灭同类中的雄性,只留下健美的雌性和自己唯一强势的雄性,以及一大群角马,以使自己和自己的后代的幸福长久持续……
《圣经的故事》中记载上帝曾毁灭过人类一次,那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
所幸人类后来确实文明了。
但,假如……
假如有绝对可信的根据证明,地球在一百年后将彻底毁灭呢?假如还不是一百年那么长的时间呢?五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呢?仅仅十年后呢?
那么人类的情况会如何?
在欧洲各国,情况会如何?
在非洲各国,情况会如何?
在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教之教众甚多的国家,情况会如何?
在日本会如何?
在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会如何?
在台湾、香港、澳门会如何?
在中国大陆会如何?
我们与世界的“非物质性差距”,在最后一问我们自己的回答中,将分明地呈现出来。
是啊,在中国大陆,情况究竟会如何呢?
我能想象出来,但我不愿写出来。
那一种“非物质性差距”,又需要多少年才能缩小呢?
4. 舌尖上的“好人文化”
一
1862年,俄国;屠格涅夫在《俄罗斯导报》发表了代表作《父与子》,副标题“新人记事”。
1863年,还是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现代人》杂志发表了《怎么办》,也有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创作《怎么办》时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宣传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而被关入了彼得保罗要塞的单人牢房,《怎么办》是铁窗文学成果。
二十几年后,中国梁启超发表论文,呼吁当时的文学人士以小说育“新民”。
1911年12月,中华民国成立,陈独秀著文疾呼——1911年以前出生之国人当死!1911年以后之国人永生。
1915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问世。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1921年,鲁迅发表《阿Q正传》。
让我们将视线再投向欧洲,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的同年,雨果出版了《悲惨世界》。1874年,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