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人的本性 (2)(12 / 23)
他虽然找到了事实留下的这一任谁也消除不了的重要的“痕迹”,仍不打算上诉。
他想,现实之中被严重歪曲的事实还少吗?有许多事实存在过的“痕迹”,不是仍没被重新发现吗?事实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实就不可以被强奸一次?我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不可以再被公正地冤枉一次了?
他这么一想,心中就没有什么遗憎,而仅有一种类乎发现了真理奥秘的愉悦了……
但是——“我为什么要开车门呢”这一句话,却从此成了教授的一句呓语。一句睡梦中并不说,醒着甚至头脑非常清醒的状态下才说的呓语。
在大学的教室里,讲课之间,他会突然地冒出一句——“我为什么要开车门呢?”
于是学子们面面相觑,不解他此话的意思何在。
在与人交谈时,他也会突然冒出一句——“我为什么要开车门呢?”
于是对方大为莫名其妙。
独自一人在家里时,也会突然冒出一句。
有一次,在电视台接受现场采访,他搞得女主持人竟有些狼狈。他那篇题为“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文章见报了,颇有反响。电视台正是就那篇文章采访他。
几分钟的对谈后,年轻貌美的女主持人又问:“教授,请您对观众谈谈关于善的见解吧!”
他目不转睛地凝视了对方片刻,突然反问:“我为什么要开车门呢?”
主持人小姐眨巴了一阵眼睛,不知说什么好。
他追问:“我为什么要开车门呢?”
她红了脸说:“没想到我们的教授如此幽默!亲爱的观众们,教授也等于是在反问你们呀?让我们大家共同思考教授这句话的深意吧!教授是不会在接受采访时乱开玩笑的,请记住那句话是——‘我为什么要开车门呢?’”
教授再也不坐出租汽车了……
女儿如期归国。女儿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以前苗条的腰肢变得浑圆了。教授一想到将要做外公,心里就喜滋滋的。女儿却感到父亲有些不对头的地方。但究竟哪儿不对头,一时又说不清楚。
有一天吃晚饭时,女儿问:“爸爸,你为什么总在家里说‘我为什么要开车门呢’这一句话呀?”
教授放下碗,郑重地回答:“那是事实的痕迹。每一个事实,只要存在过,无论怎样的被歪曲,终究会留下点儿痕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