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1)(12 / 23)
泄在我们自己身上。于是我们每一个人几乎每一天里都莫名其妙地憋了一肚子气。倘说我们都是自己在生自己的气未免滑稽。但若打一个比方,恐怕我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多么像多米诺骨牌现象!似乎每一部分中国人看着另一部分中国人都不顺眼,都来气。轻蔑和憎恶,在中国人之间蔓延。以至于普遍的中国人都多少有那么一点儿轻蔑和憎恶我们自己。我们仿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玩着互相亵渎、互相作践的心理游戏。我们不愿玩这种低劣的游戏。但我们已经患上了玩这一种游戏的“游戏症”,我们渴望受到良好的社会教养。但社会本身已变得厚颜无耻甚至下流。我们对自己、对同胞、对社会都不满意。我们对自己、对同胞都无奈何。中国人,如果你是一位最有头脑的中国人,你能向你自己、向你的同胞解释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这一句话,简直就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级注脚。可以认为是誓言,也可以认为是呓语。迷信,从农村包围城市。麻将,从党内搓到党外。足球,在国际赛中连遭败北,而在官场之上却“国脚”辈出。台球乃文明娱乐,一经“中国特色”之后,便成了街头巷尾小痞子们赌博的方式……中国,中国,新纪元之舟刚刚扬帆起锚,普遍的我们的同胞似乎都感染了“世纪末心态”的病菌。
比较一下是有意思的,也是发人深思的。所谓“世纪末心态”,于西方人而言,好比信心十足地上了一次列车,却不知该在哪一站下车!哪一站的停留都是短暂的。绝不等待任何一位下车的人。也绝不等待任何一位上车的人。每一站的站牌上都写着一行字是——上?还是下?不许磨蹭!照西方人的眼光看来,似乎哪一站都不值得留恋,又似乎哪一站都不值得下车。而且那列车是高速列车,而且在运行中不断地增着加速度。尽管豪华,尽管舒适,但不知道应该在哪儿下车,总不是件踏实的事儿。享受也不是享受了,那是由盲目而产生的心理疲劳,那是由惘然而产生的沮丧,那是由沮丧而产生的无所谓。西方的速度使西方人感觉仿佛他们正驰向世纪之末。“世纪末心态”油然而生,归根结底,在西方,它也更是中产阶级彷徨于当代迷失于当代的惆怅……
在中国人,于我们黑眼睛、黄皮肤的同胞,情形刚好相反。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出在普遍的中国人想寻找到某一个车站,想拥挤上某一次列车,手中却没有票,连一张站台票也没有。每一个车站都拥挤。每一节列车厢都拥挤。每一站能上得去列车的都是少数。每一站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