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1)(9 / 23)
个儿一个下午气得恨无宣泄处。发誓明天还要去吵个孰是孰非。憋着股窝心大火,待到妻子下班,咄咄地问大米究竟多少钱一斤?答曰农贸市场售价九角,还要一斤米票。又问:无米票呢?答曰一元二角。掐指一算,六两米饭,可不七角二分吗?想起卖饭的有话在先——粮店没米,这是从农贸市场买来的议价米!却原来吵得理亏的是我自己!悻悻地再问:“一斤米,怎么就会一元二角了呢?”妻子没好气地回答:“你问我,我问谁去!”唉,唉,不常采购的我,保留头脑中的仍是几年前的米价——最贵也不过三角七八分。仅仅几年,涨了三倍,不能昧着良心总指责中国老百姓心理承受能力差啊!于是第二天,早早地到小食堂去,向人家承认错误。正是:男儿本非吝啬女,把得铜钱先市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二:龙年岁尾,我已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却仍家居北影院内十九号楼。一日贵客临门,洽谈儿童电影赞助事宜。平素不借钱,升官才乞讨。肯赞助的一视同仁,皆以贵客款待之,不代表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原则,仅只是我个人意向。贵客提出参观童影,欣然奉陪前往。北影童影相距不远,出了北影后门便是。贵客的小车抵达后门,守卫的“经济警察”板起面孔不肯放行——从前门绕!绕便绕,那态度,可就使预备赞助的贵客不舒服。尴尬的当然更是我。小话一打,谦恭半扎,总算获得了“门爷”恩准的一摆手。回返时,叮嘱司机:“咱们还是前门绕行吧!”司机不以为然:“前门后门,这不都是回你的吗?难道你们厂有规定,回自己的家也不许打后门回了?”北影厂据我所知还没这么一条规定,托儿所、小卖部在后门,若不许住厂内的人从后门回家是荒唐的。说话间,车已拐上便道,接近后门。非本厂司机,自然不能硬逼着绕前门。结果不出我之所料——“门爷”横眉立目,泰山也似的挡于后门口,吆喝之声如促骡马——“出去!出去!”忙不迭地、赶紧地我就下了车。对方却哪肯再理会我说尽的谦恭的小话!没奈何只有对贵客讪讪地道:“对不起你们从前门绕吧,我从后门步行回家。”对方凛凛地朝我伸臂竖掌。臂若杵。掌若镗。厉曰:“你也得从前门绕!”
这便奇了。
当然要问为什么?
从前门绕,车行十分钟。从后门入,十个数内车便到我楼下了,还指令我也从前门绕!
“因为你刚才说了,你是童影的!”
“可我家住北影院内!”
“那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