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2)(2 / 24)
的依托而已。西欧人大抵不靠加入什么“俱乐部”实现自我。日本人也大抵不靠加入什么“社团会”满足自我。现今热衷于发起“同窗会”、“校友会”、“家乡会”、“知青会”的我们中国人,似乎更是希翼有这个“会”或那个“会”向自己伸出一只“提携”的手?需要或想要获得到什么的人太多太多了。肯于或甘于付出什么的人太少太少了。故现今中国人之任何社会形式,皆涂着极端功利的色彩。故现今中国人之任何会团,都难以持久。也都必将使抱着一份儿虔诚加入的人最终落个大的失望。我甚至怀疑连教会在今天之中国的土地上都难以免俗。故我在那一次商讨出版发行“北大荒人名录”的聚会上,做了如下的发言:一、朋友们的愿望无疑是好的。二、倘坚信这一愿望的高尚,必无私地从自己实践起。也就是说,一旦某一天,某一个自称北大荒知青的人(姑且排除冒充行骗的可能行,而这种事几乎不可避免地肯定会发生)出现在我们面前,手拿一册《北大荒人名录》,要求我们帮助买机票、车票、解决住宿问题、给予经济资助——这还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小的帮助。我们皆应义不容辞。即使受骗了也毫无怨言,道理是那么简单亦那么明白。若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又根据什么相信我们的初衷、我们的愿望?
朋友们却纷纷回答——当然,当然,做到这一点是起码的。
起——码——的?
我必老老实实坦坦率率地在此言明——除了经济资助这一条,或借予或给予,全在于我一人的经济状况和慷慨程度,其他事于我都很难,甚至相当之难。因屡屡地帮助别人买机票、车票、解决住宿问题之类,几回差点儿没把我为难死!几回最终我是内疚得要命、抱歉得要命、沮丧得要命,而对方则失望至极!怀疑至极!怏怏至极!
梁晓声——在北京近十年来,在北影近十年,说自己买不到一张卧铺票——谁信啊!面对一个或几个夜无归处的满怀希望来求助的人,面露难色地说自己一筹莫展——哄鬼吧!蹬着自行车出去了一趟,大概只不过是像煞有介事地出去瞎兜了一圈吧——这不是太虚伪、太可恶了吗?
而若一个陌生人,即便是地地道道的当年的北大荒知青,绝非冒充行骗之徒,向我索求五百元以上的给予性的资助,我是会犹豫半天的。上有老,下有小,稿费低,物价涨,我所积蓄的那一笔小小存款,是以备补贴生活之用的。我并非腰缠万贯啊!给予,我是给予过的。周济,也是周济过的。但迄今为止,并未突破三百元“大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