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遥远地方(2 / 4)
于1988年在新疆采访过王洛宾,后在《台湾日报》上发表了几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她跟三毛讲述过王洛宾坎坷的人生历程。三毛自小听过《在那遥远的地方》和《达坂城的姑娘》,当他得知这个传奇老人还活于人世,并孤独地守候在美丽的新疆时,便决意有一天一定要去探望他。
一场短暂的相逢,让三毛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对乌鲁木齐那个冷清的家,那个孤独的老人,有着难以说清的温柔与牵怀。她为王洛宾的人生阅历和艺术才华所倾倒,在复杂交错的情感里,有敬佩、有感动、有爱慕、有同情,还有许多她亦无法诠释的因果。
三毛可以清楚地知道,她的心已经交付给那片大西北土地。她隐约觉得那座荒原,似乎可以种植一段新的爱情。不要问她为什么,也许是多年的流浪生涯,让三毛觉得和这位饱经风霜的艺术家,可以毫无顾忌地灵魂相通。在她心里,觉得真正的情感,可以模糊年龄,淡漠贫富,不分地域,不计时间。
海峡两岸,鸿雁传书。三毛对待情感,总是那么单纯而真挚。她希望能够把内心的温暖,更多地传递给远方那位孤独的老人。她从不认为,世俗的藩篱,会成为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沟渠。她甚至不能肯定,她对王洛宾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但那些个日夜,她会不由自主地想念那座城,想念住在城里的那个人。
垂暮之心的王洛宾,似乎感受到一些什么。尽管他已人过黄昏,但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内心深处,对爱永远藏有一份浪漫与温情。但他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
三毛却责怪道:“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原以为,在遥远的大西北,会有一段惊世骇俗的黄昏恋,让她忘记那些执手相依的昨天。原以为,这寥落无味的人间,让她重新找到了一根生活的拐杖,可以在寒凉的尘世相互取暖。难道这一切,又是她独自营建的虚幻梦境?
顾不了那许多,她必须去,她要用温柔的时间,去抚平王洛宾心中的伤。背上沉甸甸的行囊,带着长住所需的衣物,装上一颗多情柔软心。登上去乌鲁木齐的飞机,她心中认定,千山之外,有一个属于她的家,一个沧海桑田的家。执著桀骜的三毛,始终不相信,年龄会是距离。
不能在最美的年华里与他相遇,谈论诗酒文章,已是人生憾事。既是上苍给了他们相逢的缘分,又何必还要为无知的世俗而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