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为虎作伥(2 / 21)
街小巷等处,总会有些“保持完整”的地方。于是放弃冲衢大道,专向较偏僻的街道下手。
战前的香港工业并不发达,青山道一带仍未成为工厂区,甚至大埔道尾(即北九龙裁署一带)仍然还很荒凉,但太子道以北,钦州街以南那段地区,却是人口集中之处。虽然经过一再洗劫,匪徒人数到底有限,而且多数着重抢劫街道两边的商店,因此,还有部分未经洗劫的住户。这些“幸运者”以为逃过此劫,不料这批会师人马又一次卷土重来,也只好认命了。
上述地区虽然人烟稠密,但居民大多数都是普通大众。在战前那段人浮于事的日子里,能够保持温饱已属难得,稍有积蓄谁都拿来买油盐柴米,那还有什么余钱供这些人劫掠?于是,这班劫匪的足迹所至,不论新旧衣裳、油茶米面,以至一些普通日常用品,能够拿走的都丝毫不漏。
话说12日这天彭昆忙于运送劫得财物回港。
此时,新界方面日军与英军作战的枪声已传到耳朵里了,手下十分焦急,苏小枫劝道:“军师,这样总不是个办法,不如多抢几条船来,一起运过香港去,免得来回跑来跑去搁误时间。”
彭昆骂道:“你知道个屁,这样虽然快,如今是兵荒马乱之年,大家不在一条船上,只要有人起了歹意,开小差逃走,我们整个堂口岂不散伙?”苏小枫这才明白彭昆的真正用意,觉得也有道理。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伙人只要得到一船财物,实在没必要再置身江湖打打杀杀,担惊受吓。
彭昆第一船装载的是金银、古董、钞票及一些贵重物品,送达香港后存入地下密库。第二船准备装载一些好点的绸缎、布匹及大米、精面之类。这时已近黄昏,船尚未装满,本来路程就远,生性多疑的彭昆以为手下有人图谋不轨,焦燥不安地回到佛光街仓库,见手下都在干事,不曾有二心,才放下心来。
就在这当儿,街北一彪人马冲来,初疑是其他堂口再行洗劫,没想到对方不问青红皂白,一梭子弹打来,吓得彭昆一伙趴在地上,也不顾搬货了。旁边的苏小枫趴在一包大米下面抬着头看了一眼,看见那队军队枪上挂着膏药旗,失声叫道:“妈呀,日本人来了!”
不少人一时哭爹叫娘,爬起来想逃,这样反而惹怒了日军。一排子弹打过来——弹无虚发,逃跑者都倒在血泊里。
彭昆牙齿打突,幸亏没有起身,眼见前头部队就要走近,左右瞅瞅,发现左边有一条街道,就地滚将过去,躲过日军视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