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大和尚进言多建庙 老国丈告状说舆情(4 / 8)
李太后即忙肃衣整冠。一如师傅适时告退。一会儿,只见一位约摸六十岁左右身着轻绡蟒衣的干瘦老头儿风风火火走了进来。他一眼瞥见李太后,顿时情绪激动又显得局促不安,这便是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伯李伟。按国礼,他应该给李太后下跪,按家礼,李太后又该给他下跪,这正是李伟的为难之处。李太后大约看出了父亲的尴尬,主动起身给父亲蹲了个万福,亲自把父亲扶到一张藤椅上坐下,说道:“爹,这里不是宫中,又没有外人,您不必拘礼。”
“好,好,咱听闺女的。”李伟忙不迭地回答。
“爹,你怎么来了?”李太后问。
“听说你来昭宁寺烧香拜佛,咱特意赶过来相见。搭帮着咱也在菩萨面前磕几个头,烧一炉香,讨点福气。”李伟回答,接着东张西望,看到客房里陈设琳琅满目,每一件都非常考究,不由得羡慕地说,“这和尚们的铺排,竟如此华贵,咱武清伯府上,比起这里来,不知道寒酸了多少。”
冯保听了一笑,说道:“李老太爷要是看着这些家具不错,待会儿都搬了去。”
李伟眯眼觑着冯保,一咧嘴便露出了满口的黄牙,他熟络地说,“你冯公公总喜欢拿咱老李头开涮,这些物件又不是你的,你才这么大方。”
“不是我的,也不是寺里的嘛。”冯保把身边茶几上一块黄绫绣凰铺垫揭起抖了抖,说,“老太爷您看看,这是哪儿用的?”
李伟伸头细看,艳羡一笑:“啊,原来都是大内物件。”
“对呀,李太后来,这昭宁寺里的物件哪摆得出来?”冯保一面说着,一面看李太后的脸色,“您老太爷看中的,都是从宫中搬来的。”
“咱说呢,这些东西怎么就看着眼熟。”
李伟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人又生得干巴,怎么看都不是一个福相。若是脱掉蟒衣换上寻常装束,走在街上,活脱脱就是一个膏粱花子,哪里看得出来他是当今圣朝第一皇亲,地位显赫。关于他的发迹史,偌大京师无人不晓,说得神乎其神。传到他自己的耳朵里,他也只是笑笑,从不辩解。
李伟是北直隶漷县人,在庄稼人堆中长大,一个大字不识。长到十二岁,因家中生计糊弄不开,就跟着干泥瓦匠的父亲学手艺。从此守着一把砌刀,在砖石堆里讨生涯。这李伟天性聪明,好琢磨问事儿。几年之后手艺竟超过了父亲,成为当地有名的泥瓦匠了。俗话说“家财万贯,不如薄艺防身”,有了这门手艺,李伟虽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