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建造法坛吕府祈福 接闻圣旨次辅殒命(9 / 11)
聩无能,在内阁六年,办不成一件大事,有负于皇上的厚爱。”
“和卿兄,你这样自责,等于是拿一把刀子剜我张居正的心。你是仕林楷模,既不争权也不逐利,处理朝政大事,我俩从未发生过龃龉。”
“不发生龃龉乃是因为我是一个窝囊废。”吕调阳脑海里想起这句话,却不敢说出口。他瞟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儿子,答道:“叔大是伊尹式的人物,你柄持朝政,我这个书呆子,安敢乱置一喙?”
一听这话中的骨头,张居正心中已生愠意,但他却不表现出来,只恳切问道:“和卿兄,对朝局你还有何建议?”
吕调阳默不作声,半晌才回道:“叔大兄,有句话我一直闷在心里,今天再不讲,恐没有机会了。”
“请讲。”张居正催道。
“这次处置辽东大捷一事,皇上下旨撤销所有奖赏,是否操之过急?”
张居正知道吕调阳会提这件事,便道:“关于贤侄元祐的恩荫,皇上另有打算。”
吕调阳摇摇头,答道:“首辅如此一说,好像我吕调阳说这件事是出于私心。其实不然,我是为你担心,当事官员嘴里不说,心里头恐怕会责怪你。”
“我想过,在公理与私情两者之间,我只能选择公理。”张居正回答。
张四维觉得这时候自己必须有一个态度,便道:“首辅处理辽东杀降冒功一事,我是支援的。掌控政府燮理朝局,就得言必信,行必果。”
吕调阳对张四维的表态大不以为然,他提了提气,苦笑着反驳:“孔夫子以言必信,行必果为小人,孟子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为大人,可见至圣亚圣二公,其言相近。一人之言行固然应有信果,但一味追求信果,则于道反有所害。朝廷所有政纲,当以适道为上策。”
张居正本不想刺激吕调阳,但这时实在忍不住了,便正色言道:“国家尊名节,奖恬退,虽一时未见成效,然当患难仓促之际,终赖其用。如唐朝安禄山之乱,河北二十四郡皆望风溃逃,只有一个颜真卿独挡匪焰,这便是尊名节的功效。我辈效命皇上,匡扶社稷,终不能以粱肉养痈而任其溃败,你说呢,吕阁老?”
讲道理雄辩,吕调阳从来就不是张居正的对手。但他心里不服,想了想,又道:“辽东大捷一事,我只是随便提提,今天我要郑重讲的,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张居正追问。
吕调阳示意仆役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