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农民大职场——韦小宝访谈札记(8 / 22)
然有。
美国有位管理学专家,去一家企业做课题研究,当他进了车间,从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身边走过的时候,突然站住了,满脸惊讶地望着那个工人的操作。
那个工人的动作极为娴熟,动作飞快地处理着他的流程,效率极高,看得出来他是一名老员工了。这一套动作他已经不知道做了几千几万次了,即使是闭着眼睛操作,也不会发生失误。
然而,令专家惊讶的是,这个熟练工人的操作,每一个步骤都是错误的。
无法想像这个工人是如何将这一套错误的、低效率的流程从生疏做到熟练的,在此之前他一定是吃过不知多少苦头,经过多少磨难,才把这一套完全不符合效能的动作操作得极为娴熟。
按捺不住惊讶的管理专家问这个工人:“这套操作程序,你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工人回答:“勤奋,刻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的。”
管理专家说道:“你这种发奋努力的精神是好的,可是你走的是一条弯路啊。这套动作,究竟你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呢?”
工人回答:“是我师傅教给我的。”
管理专家更加吃惊了,莫非,这家企业的工艺操作,从一开始就误入了歧途不成?于是他立即询问工人的师傅在什么地方,得到的回答是工人的师傅已经退休,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管理学家要求把工人的师傅请回来,请他当面操作一次,以便证实一下管理专家的结论是否正确。工人的师傅被请到了,他开始操作,令人万难置信的事情发生了,老师傅的操作完全符合工艺标准与要求,一丁点差错也没有。
事情都清楚了。这个老师傅,他在教导自己的徒弟的时候,有意地误导徒弟,教给了他一套完全错误的操作规程。这件事情强烈地刺激了管理专家,从此他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概念,意图通过对员工知识共享的管理避免像老员工这种明显有害于企业的行为继续发生。
韦小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可是雾满拦江啊,请你务必记住,信奉这句话并切身实践的,可不仅仅是中国人。
雾满拦江:啊——啊啊——啊?
韦小宝:你啊啊什么?
雾满拦江:可是……可是可是如果外国人与我们有着同样的狭隘与自私的话,他们又是如何建立起那强大的跨国企业集团的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