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 / 22)
随处挂空篮子不必顾忌鸡粪或是草绳会污了哪位衣饰华丽旅客的新装。
学生们则爱和他们混在一起,买一包花生大家剥了吃,交换些谁也觉得新鲜的谈话。看了道旁村庄里大树荫下的土坯房舍,更会想到那里去做客。蔺燕梅她们上得就是下午的末班宜良车。宜良车,就是乡里人爱叫做明良车的。这车经常挂得长得很,它要负担城里同明良煤矿的运输,走起来也特别慢,上个小山也怪费气力的。
短程车上村民们另外二种好伴侣便是闲散不整的兵了,他们也都是农家子弟出身,好比是同胞兄弟穿着不同的衣裳而已。做了兵丁,性情就似乎豪放得多。坐在一起常常听得见大声的笑,他们又是一肚子多么狂妄的谈论呵!
兵丁之外,就是传教士了。他们的衣服最整齐,脸上也最多笑。云南是法国天主教的传教范围,天主教士们的衣饰,黑是黑,白是白的,夹杂在灰蓝色土布的乘客当中便如晴空上银灰色云中的老鸦,又如蓝天里的白鹭那么明显。
这天车上就有一位女教士。她容貌很端丽,举止更安详。微微晕起一点点光辉的纯黑色道袍罩了她修长适度的身体,胸前一片洁白有光的硬领反映着健康红润又雅静的面容。她还是很年青呢;明亮,又漆黑的眸子在那黑帔白里的修士帽子下和善地笑着。帽子披下来的一部份时时拂了身旁一位中年太太的头发,她们正在谈着话。那位太太跟前有一对小孩,大概都在五岁上下。女孩子似乎大些,正和一个卖菜妇人玩,跟她学着剥青豆米,那是卖剩了的,正好剥了晚上自家吃。男孩跪在凳子上,向窗口外面等着看巫家坝起落的飞机,田里的水牛。
“所以我说事情有时候太巧,又有时候太不巧。”这位女修士做了个结束的口气说:“李神甫会正好在那时候去印度,我姐姐姐夫他们又会正好去美国。同时在这许多旅客中会同了飞机,又会邻坐,这才会谈起话来。我自从欧战起了从法国回来后,走了这么些地方家中消息早断了。和姐姐他们同时都在云南这么两三年竟会彼此不知道。好啦,现在他们从李神甫那里有了我的消息,写了信来,这会儿又到了外国了。我自己是多少日子也难得来昆明的,这次特为跑上城来来看他们在联大的女儿,又竟未遇上。”
“你这是因为没有找着她,心上不高兴。你们既然都在云南,又隔得不算远,将来一定会见到的。”那位太太说到这时,修士点了一点头。“只是有一件,我想问问,你这位外甥女儿怎么就这么叫你们喜欢?也六七年不见了,会这么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