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结局(2 / 13)
不少笑话,直到毕业有人也学不会最基本的知识,一大部分人毕业后也就相当于高中未满的水平。甚至很多大学老师、教授,要教着他们怎么记笔记,怎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也真够为难老教授们的。
在先锋团,知青们一开始以为和别人一样,很多人都来跑周明愈的门路。周明愈直接说自己只有盖章的权力,没有推荐的权力。
推荐的权力在各队的先进骨干手里,以一百个社员有二十个先进的比例,然后骨干推荐人数过百分之六十,这样就可以被举荐到团部。
再由团部审核筛选,择优报名,最后送到团部由周明愈盖章。
他不独揽大权,各连队的连长们自然也不好意思,都是按照规定往上推荐,如果有作弊的或者故意打压的,团部也会派人核实,一旦证据确凿全都要受到处分。
至于第一次没有报名的,来年可以优先考虑。
毕竟每年招生的人数都是有限的,直接从省教育部分到各地区,然后分到各县,各公社、团部或者大队。先锋大队因为一直都是优秀大队,如今先锋团也是优秀团,所以人数比其他普通的地方要多一倍。
一开始知青们觉得自己学习肯定比农民、工人要好,如果有十个名额,他们应该八个,工农一方一个。可他们想岔了,第一批十个名额,知青只允许有一个,至少先锋团接到的命令是这样的。
但是周明愈给知青争取到两个名额。
最后通过社员们选举推荐,先锋团林绍禹、周钦平(泥蛋儿),周菊芳(菊花儿),周钦丙等12人成为首批工农兵学员。
他们填报的学校和志愿也都是上头分配下来的,全是省内的农业、电力、机械等方面的学院。这也是恢复办大学的思路,恢复理工科以及农业、卫生方面的大学,文科文艺不在此列。
原本上头规定6月27日工农兵学员入学,但是各地行动力参差不齐,且那时候正是忙麦收的时候,所以大部分农村学员入学都要推迟个把月。7月15日,团部送他们上了手扶拖拉机,拉着去高进县火车站坐火车,各去不同的学校报到入学。
送走那批学生以后,周明愈和莫茹又能轻松一下。
虽然有些知青意见很大,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他们出去打听一下,有些知青通过关系拿到了大队的举荐,可惜上报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不合格,不是在公社被卡住就是在县里被卡住,还有已经去了学校又被学校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