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4章 12年后(3 / 5)
平民行商,却又加重了商税。
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再加上商人以利益至上,心中没有多少家国概念,所以其他行业的人对商人都没什么好感,这一举措更是大大收买了人心。
再加上小麦、玉米、土豆的推广,使得秦国上下百姓日渐丰腴,日子比起从前好过百倍,秦国上下再无一人饿死。
同时为了提高产量,秦王下令让公输家制造了许多水车,能用水力推动的磨坊。水泥的发明更是让秦国的官道变得畅通无阻,所有应征的民夫,国家也都给了一定的报酬。
同时为了鼓励百姓生育,提高国内人口数量,秦王还下令,生二子免税一年,生三子免税三年,生四子免税五年,生五子免税七年,生六子免税十年,生育女孩奖励加倍。
在这一举措下,全国上下展开了生孩子大赛,每年人口都以阶梯式递增。
古代人口稀少,就算拼命的生孩子,也绝不会赶上后世,就算真的如同后世一般有十几亿人口,那是好事。
到时候派出去就行了,此时世界这么大,无人区多的是,谁占了就是谁的。
和秦国日益好转的生活相比,其余六国百姓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源源不断的六国士子来秦国游学,见到秦国这样的景象,都忍不住纷纷感叹。“秦王是圣明君主。”
有些六国百姓甚至巴不得秦国赶紧打过去,让自己成为秦国人,就能享受到秦国各种政策的优惠。
此时秦国的文院已经成为天下士子心中的圣地,虽然秦王下令,文院中只招收秦国人,但依然有各国不少士子,前来文院求教学习。
对于这样的事,秦王都会让人斟酌排查后,才允许他们进入文院学习。
文院武院都建在咸阳城外,秦王把周围十里之地都划给了两个学院,所以文院武院占地颇广,里面的建筑也是一日三变。
有了水泥之后,秦王又下令让人造出来了红砖绿瓦,有了这些东西,建房子的速度就像是搭积木一般,快的惊人。
此时的士子不止要学习文化,君子六艺都要涉猎。
荀况看着面前俊逸非凡的年轻人,问道,“你真的要回到韩国?”
韩非认真道,“老师,韩国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国,我必须回去!”
荀况叹口气道,“如今的天下大势,不用我说,你自己也应该看的明白。秦国有一统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