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3 / 4)
原来晋雍县的汤县令亲自来督促村民挑大堤了!
汤县令看着却十分和气,忙叫人都起来。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官府还是十分敬畏的,平日里那些达官贵人都是戏文子里才听得到,冷不丁这会面前突然站了位货真价实的官员,哪怕只是个县令,那也还是个官,也让这些平日里只和泥土打交道的村民畏惧不已了。看里正的表情也是,既想和汤县令多说几句,攀点关系,又怕自己说错了话,引来什么祸患。
倒是罗白宿,读过几年圣贤书,对着汤县令的态度反而坦然许多,询问了县令的意思后,便让方氏下米粉。
跟着县令的那两个小厮,四周打量一翻,见方氏这里收拾得还算整洁,方氏下米粉之前还会先洗干净手,碗筷也收拾得干净,便点了下头,用袖子将板凳抹干净了,请县令坐。
方氏煮煮了满满一大碗米粉,添了一满勺的猪肚,再用小碗装了满碗酱菜,端给了汤县令。
因为没有桌子,汤县令只好端着碗,坐在板凳上,吃了起来。
只吃了一口,便抬起头道:“方大嫂,你这是什么面?吃起来不像是白面,反倒有几分南边米茧子的滋味,不过比米茧子顺滑爽口,韧性也好。”
方氏从小就生活在北边,哪里知道什么米茧子是什么,且听到县令开口,紧张得连手都在抖,根本说不出话来。
罗天都却是知道这米茧子,也是用大米蒸的,说起来和做米粉的方法差不多,只不过少了几道工序,蒸出来的米茧子不够顺滑,韧性也不好,煮的时候很容易成糊,味道没有米粉那么爽口。
看来这位汤县令应该是南方人,所以才会这么熟悉。
当下便笑着脆生生地道:“大人好眼光,这个确是用碎米做的。”
方氏见汤县令并不嫌弃,便给他的两位随从也一人下了一碗,第四碗才是罗白宿的。
罗天都冷眼瞧过去,这位汤县令倒真没什么架子,端着碗大口吃米粉的架式丝毫没有什么不自在,倒像是个常年吃不饱的。雍水河年年泛滥,乡民年年挑大堤,晋雍县的县令换了一任又一任,像汤县令这样换上布衣,亲自下大堤的还是第一位。就不知道这位汤县令是真的一心为民,还是只为了图个虚名。
她倒是真心希望这位汤县令是位清廉的好官,这样她们也能沾上光,过上几年好日子。
这年头服徭役就是做苦力,还是免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