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4)
,的确怎么着也轮不上农户出身的陈家老二。
宋逢辰表示愿闻其详。
“他前头那个是卖布的,这卖布,得用皮尺一尺一尺的量吧。如果他用力把布拉紧,卖出的一尺布,就变作九寸半。要是再狠点心,九寸,八寸,也可以做到。这样的布卖出去,一尺得能一寸,一丈能得一尺,每天卖出去几十丈布,就能得几丈。”
“这些贪污了的布,要么偷偷摸摸的拿回家,要么照常卖出去,他直接拿钱。这日积月累,他一年能白得四五百块,要知道他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二十来块钱。”
“就这,还不算什么,供销社的售货员没一个是干净的。偏偏你明知道这些,还不能不在这儿买,因为周边几十里,就这一家公家开的商店。”
“再过几年就好了。”宋逢辰开口说道。
等到改革开放,国营经济解体,个体户发展起来,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不再限量供应,普通百姓的好日子才是真的到了。
“或许吧。”陈家老大不以为意,毕竟他是当前经济格局下的受益者,他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也是那卖布的自找的,仗着手里有点小钱,和理发馆的一个寡妇勾搭上了,偏偏他老婆是个脾气大的,发现了这事,直接就把他给举报了。”
“那卖布的害怕被拉出去挂牌子游街,公安上门去抓他的时候,他找了一个刀片,割断了自己的喉咙。据说当时血流了一地,就为了这,供销社还特意关了一天门打扫卫生……”
正说着,牛车驶进一条狭小的胡同里,往前走了百十来米,停在一户人家门口。
陈家老大跳下牛车:“到了。”
“就这?”说好的市场呢。
陈家老大当即说道:“以前世道乱的时候,大家伙有了东西就在附近的胡同里乱窜找寻买家,久而久之的这一块就成了黑市。这不现在世道好点了,也有可能是使了钱,革委会那边对这儿的监控松了不少,有几拨人在这儿买了房子,专门做收东西买东西的生意。”
“这两年我们村里村民从山上弄来的蘑菇笋干什么的都往这儿卖,价钱要比供销社那边的收购站多上两成。”
说着,陈家老大抬手敲门。
过了一会儿,大门露出一条缝隙,钻出来一个脑袋,看见陈家老大,那人大概也是觉得脸熟,“你是?”
陈家老大回道:“我是岳溪村生产大队的大队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