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4 / 8)
好坑”。
话说,陈大人和陆大人分别是林海的进士以及举人座师。
陈大人乃是内阁次辅,如今七十多了,早已有“急流勇退”之心,甚至在林海刚刚回京登门拜访这位老大人的时候,就已经明明白白告知了他近年致仕的打算。
当然,陈大人毕竟是内阁次辅,就算即将告老“余热”仍旧不可小觑,但是林海就从没打过这位老师的主意。
原因简单至极:林海如今已是三品侍郎,想再升职而且是要紧位子的话,就只能在尚书或者各省巡抚之中挑一个。
陈大人乐不乐意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儿——一部尚书或是封疆大吏也是一位阁老能一言可决的?
再加上刚回京就急切地抱上昔日座师大腿……这吃相太难看,林海作为科举出身的文官不能因为“太过务实”而不要颜面。
林海避嫌过后,陈大人这位老人家也该告老回乡了……于是跟这位座师也注定师徒之交淡如水了。
不过另一位座师陆大人比起陈大人可就热情多了。
林海这个户部侍郎主要是圣意,但也少不了陆大人一份推荐的功劳。虽然之后师徒两个往来依旧不算多频繁,不过这份默契已然存乎于心。
依照王禅她娘家的意思,陆大人回京做官,王家心甘情愿为这位盟友让个位置。王禅这番话可不正是想勾得林海再给她个“定心丸”:老爷会将公事说给她听,但未必件件都说得详细。
媳妇的弦外之音林海如何听不出来?
再次琢磨了下座师在信中的口风,他当即给了个痛快,“老师这一次似乎不想留在京中。”顿了顿,又来了句大实话,“留京许是要对上肃端王,忒棘手。”
话虽如此,但就像老爷说过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王禅也不遮掩,轻叹了一声。
林海好奇道:“老师不是跟岳父关系不错吗?书信里都没把他的打算透出几分来?”
半点口风不露,那怎么可能?
王禅答道:“书信里自然有交代,只是……”她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是不太放心吗?我娘亲自打发人送信,让我委婉地问一问,还嘱咐千万不许拿大,不许为了这点事惹老爷你不快。”
说白了,就是王家和林海各有各的消息来源和渠道,两家相护印证的消息,往往更为可信。
王家明智的地方在于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