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七十三回(3 / 8)
义忠王则点了点头,“若不能直指心事,可就愧对国师之名了。咱们,”义忠王咧嘴一笑,“可有日子没见了。”
林海轻描淡写道:“信没少写啊。”
“那也不如这样见面说话来得痛快。”义忠王笑道,“明年年中或是下半年你可愿意调任西南?”
林海坐在椅子上抱了个拳,“愿闻其详。”
“布政使是稳稳的,巡抚却还要看看天时人和。”
随后便是义忠王亲口介绍如今忠顺王老窝那边的局势。
话说当年,北静王、忠顺王与宁荣二位国公都是靠着西北战功发达的。
然而无纯论功劳甚至是名望,都是北静王最高,宁荣二位国公居次,忠顺王最差。若非忠顺王身为宗室,还与~太~祖~爷关系很近,他们家也就是个侯爵的命。
从贾源贾演到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这足足延续两三代人的几十年里,忠顺王府都是比不过宁荣国府的,哪怕忠顺王有王爵有封地。
尤其是初代忠顺王本事有但性格跋扈,把北静王与宁荣二位国公得罪到家不说,在百官之间口碑也很“一般”。
可想而知,忠顺王在西北的势力被挤兑来挤兑去,最终忍不下去主动求去,转头跑到西南扎根,而西北的地盘则到了广庆王手里。
连着两代广庆王都是打仗不行,但搞经济却是把好手。忠顺王府还想暗度陈仓,与广庆王联手,一文一武齐齐使力,把西北大营啃下一块来——这个“啃下”,自然是收买拉拢西北军的将领。
然而广庆王脑袋瓜比忠顺王好使,人家就能赚银子,凭自己就能收买人手,何须非得与你忠顺王府联手?
无奈之下这一代的忠顺王接受了肃端王递来的橄榄枝,然后就是……这二位王爷“相好”了大半辈子。
反正义忠王这番话你这样理解就成:广庆王和忠顺王不是一路人。西北大营有他坐镇,也不会出现什么“从西北急调精锐到西南坏你好事”之类的意外。
林海若有所思的模样,全让义忠王看在眼里,片刻后他便继续道,“至少圣上会让新总兵与你一同上任。”
在忠顺王的地盘上就空投一个光杆~司~令?那未免太看得起这一起要调往西南的一文一武了。
圣上和义忠王当然没有这么“冷酷残忍无理取闹”,义忠王又补充道,“正逢西北关外不消停,我会从西南调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