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 / 2)
桥和牛津为女性开放通道,更是设立奖学金用于资助那些有意科学的青年女性。正是因此,郎之万夫人才能够进入剑桥深造,并因此结识她终身的伴侣。而有意思的是,1902年这对夫妇更是获得了第八届菲次威廉-海伦物理学奖,而颁奖人正是已经107岁的海伦.达西本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美好的故事结局。
她也追求平等和民族解放。她不仅将自己位于伦敦郊区的玫瑰庄园借给马克思居住,当一些革命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也能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在1850年的时候,她便设立基金用于在清国开办学校,并资助中国学生到欧洲留学,而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恰恰是铸造未来新中国伟大事业的奠基人。
她热爱中国文化。凭借着一系列关于中国的历史著作而被称作是西方第一位汉学家,在1860年之后,她更是广泛的收集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劫的宝物。她曾于1889年资助斯文赫定探索敦煌,并发现了敦煌文书。根据协议,她获得了全部的敦煌文书和部分壁画的所有权——这也是她日后最为中国人诟病的一点。不过根据她本人的遗嘱,她的全部中国收藏——包括但不限于圆明园和敦煌文书都将在她去世百年后归还中国。
她叫海伦.达西,有时被称为是高尚的人,但是更多时候则被网上的好事者叫做“史上第一败家女”,因为在她去世的时候,她已经将她父亲留给她的价值五百万英镑的遗产全部捐赠出去了,甚至连她丈夫菲次威廉.达西留给她的钱,她也都用来设立“菲次威廉-海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