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顺藤(3 / 4)
,可还没开口说话,卖油饼的大娘就笑了起来,“姑娘,你再买上十个八个的,大娘是高兴了,你大哥可要心疼坏了!你看,你大哥这一口都舍不得吃,估计是想留着带回家呢!”
这大娘可是知道的,乡下人攒俩钱不容易,哪舍得买那么多费钱的吃食。
这兄妹几个,除了姑娘细白的不像个乡下姑娘,她的兄弟可是最平常不过的乡下人。
何况还赶着牛车,肯定是起了大早大老远进城来的。
这会儿吃油饼的人还不多,城里人起得晚。
有了前面的活络话,韵秋就赶紧趁机和大娘攀谈了起来。
大娘夫家姓郭,正在炕饼的就是郭大叔。
听郭大娘说起自己家就在后面的胡同里,老两口支锅炕了几十年的油饼子了。
韵秋心里大喜,按理说找这样地地道道在县城生活了几十年的郭大娘打听消息是最好不过的,从哪家的碳好烧,哪家的布料全,哪家的水粉品种多,到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应该是就没有她不知道的!
郭大娘问她怎么打听这些,韵秋从包袱里拿了两朵精致的头花给她看,“大娘,这些都是我亲手做的,就想着能去铺子里换些钱,只是乡下人进城少。。。。。。人生地不熟的连铺子门朝那都不知道。大娘一看就是个热心人,我也就厚着脸皮子求您一定要帮扯一把。当年我爹。。。。。。前几天才凑齐了钱把我赎出来。。。。。。除了小兄弟,家里还有个奶娃娃的小侄子,这么多张嘴全靠我大哥一人养活。我啥也帮不上,就想着做些头花换些钱能贴补一点是一点。。。。。。”
大郎和全哥儿留下帮郭大爷的忙。
郭大娘带了韵秋一人来到了街西的吴记杂货铺子,这是县城一家最老的杂货铺子,都经营了三代人了。
吴掌柜看了包袱里的头花,说,“做的很不错,只是我这边一个月百十朵也就够了,用不了太多啊。而且,太精致的在我这小店也不好卖啊!”
韵秋着急起来刚要说话,就被郭大娘悄悄地拽了下。
只见郭大娘说,“老吴啊,咱们都是老街坊了,我可是知道你人面广,和银楼金铺的那些老号的掌柜都熟悉,可要帮帮我这远房侄女啊!要不然她家里老老少少那么多嘴的都指着她大哥一个,这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吴掌柜笑起来,“郭嫂子你这急性子啥时候能改改,我话还没说完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