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渠成(2 / 4)
,孟家人坐了驴车离开,朱大娘和郭氏兴冲冲地赶回来报喜信儿,孟张氏留话说一两天里就托了媒婆正式上李家给孟小海提亲。
得了这样让人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底儿的准信儿,郭氏就要赶回县城忙活去了。
县城只有郭老头一人支应着,韵秋他们也不好强留,只好让大郎把人送到镇上,说一有好消息就往县城给她捎信儿。
孟家果然说话算数,隔了一天,就托了双阳镇上有名的顾媒婆上门提亲了。
这顾媒婆可算是家传渊源了,她的婆婆当年还是大兴县衙登记在册的官媒呢!如今这顾媒婆虽说不是官媒,可师从婆母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她婆婆还能说会道。
半个大兴县,谁家能请了顾媒婆做媒人,那可是面上装光的事儿!说来,孟家求娶春桃的时候也是托的顾媒婆上门做媒下聘的。
顾媒婆是自己个儿骑了头毛驴从双阳镇赶来的。毛驴的脖子上拴了两三个不大的铜铃铛,走动起来一路的“叮当叮当”声,热闹极了,很是招人。
远远地,顾媒婆就在毛驴身上连说带笑地独自个儿朗声热闹起来,“哈哈哈哈,李家妹子,今个儿可是喜鹊登枝好事要来到啊……”
因为两家私底已经通了气儿,这顾媒婆按规矩在堂屋的木桌上摆上了孟家的两色提亲礼盒后,就随身给林氏递上了孟小冬的庚帖。
乡下可不比世家大户的规矩足,定亲要严格按照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进行。
一般乡下人家,大多就走个合八字定婚期、送聘礼和亲迎的过场。就这,在乡下都算热闹的了,能惊动几个庄子的大人小孩跑去看热闹。
想当年许翰林太太计较了一番长相、陪嫁和助力之后,相中赵家大小姐的时候,可是当场就插了一支金钗在赵梦然的头上,称之为“插钗”。若是不如意,就会送两匹彩缎,谓之“压惊”。
那么些讲究,搁在乡下人家这里是根本行不通的。
有那家境贫寒的,娶个媳妇儿,总共才扯几尺红布,够做身吉服和剪几根红布条儿而已。
拉了韵秋的手上下左右瞅了个遍,顾媒婆自是一番夸张的赞誉说辞,“哎呦,我这说了几十年的媒了,尽没见着过这样标识体面惹人心疼的闺女,瞧这股子水灵劲儿,怪不得老孟家急巴巴地催了我过来,竟是半刻也不让耽搁……”
臊的韵秋抬不起头来。暗道,怪不得这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