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百年过往(2 / 4)
物皆有各自的规律,各自繁衍生息,每当一种事物过于强大,就会开始对别的东西产生一定的破坏性。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之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也因为两者运行的不同,人们在世上力量越发强大,对于山水之气的改变也越发的大,葬经有云:“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在古人来说,愚公移山是多么的艰难,非得天神相助无以为成,而今人各种机器的出现可以轻易的移山填海,加之各种环境的破坏,气候的干扰,加之人心浮躁,争名夺利者居多,已经影响的原本万物之气运行出现了偏差,所以再也很难看到原本的气息流转了,所以当看到眼前的气的时候,我一下就觉得心神开朗了许多。
这里一派生机盎然,正奇怪这里是哪里的时候,有一个人从房中走出来那人看起来精神奕奕,面目看起还极是年轻,皱纹也没有见到,但是、高束的发髻一根紫竹轻轻挑起,而那满头白发却出卖了他的年纪,看这穿着我大致明白,这是一个修行有数的高人。
首先这宅子摆明了是之前看到的已经破烂的屋子,只不过我们之前看到的已经衰朽不堪,现在的却正是刚刚建好,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清朝时候那位崔家老祖先。
在现在这个年代这里都是闭塞之地,古时候这里更是了无人烟,而这鹤发童颜的本事便可看出其修行极高,而清朝时期汉人需剃发,唯一能不遵守这规则的只有僧道,僧人剃度,道人留髻,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清人入关也没有改这规则,只不过僧道是要看度碟的,没有度牒的才不论许多。
这老人走出来之后,面色不喜不悲,而是在水盘打坐诵经起来,仔细听了听才发觉他竟是在讲阴符经,本来我不知道他讲经讲给谁,当他讲了一会之后,才出现了异变,河流里有大量的鱼儿盘踞在他的面前轻轻的游弋,而山林间的松鼠狐狸之类的也都到了他的身边,都安静的在他的四周坐下,而道人却丝毫不在意,依旧用那种不喜不悲的声音讲解经文。
阴符经讲完了便讲清静经,清静经讲完了又讲《南华经》,时间很快,当然不是他的时间,是我的,我眼前的幻境很快就到了晚上,这快速翻过的一页里面,道人没有起来吃饭,也没有喝水,等他站起来的时候,也丝毫没有看出腿脚发麻的样子,还是步伐稳健,我心里暗自一惊,这道人想必已经达到了辟谷的境界。
想来也是,能够在山野间谈讲经文而引百畜,鹤发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