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血咒殿堂 (1)(7 / 23)
细声细气的,连孩子哪怕他或她只有几个月也都知道此时不得大声哭喊。
就像百川归海,大家渐渐汇聚到哲蚌大道上,黑黢黢的树林护卫着一河上行的人。突然有了灯光,照耀着悬挂的哈达和煨桑的柏叶、青稞、酥油。很多外来的游客过去,投一点钱,拿一条哈达或者一包酥油、柏叶、青稞。而拉萨的市民、西藏各地的信徒,已是准备好了哈达、酥油的,趁此机会,紧趱几步,走到前面,占好地方去了。
在树大林阔、哲蚌大道弯出一个直角的地方,簇拥着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他们是拉萨的底层,毕生只做两件事,到处流浪和接受施舍。尤其是节日里,他们总是哪儿人多往哪儿去。这会儿,他们正在静悄悄面对着一场邪恶的招募。
招募他们的是一个颧骨高隆的人,他举着钞票小声告诉每一个人:“到时候我把那个人一推倒,你们就过来踩,踩一脚十块钱,踩两脚二十块钱,踩十脚一百块钱。踩死了他,我在’玉包子‘请大家吃饭。我先预付每人十块,接好了,更多的钱还在后头呢。”伸手要了钱的有俗装也有僧衣,但熟悉流浪汉的人都知道,俗装的未必不是喇嘛,僧衣的未必就是喇嘛。讨要决定着他们的外表:面对僧人,俗装更好,面对俗人,僧衣更胜。
颧骨高隆的人压低嗓音说:“大家看着我的旗帜走,别落下,拿了钱不去是要受惩罚的,谁来惩罚你们?请记住我的名字:我叫骷髅杀手。”说着,举起一把骷髅刀摇了摇,又举起一面白旗摇了摇。
黑压压一片流浪汉汇入了人流,哲蚌大道更加拥挤了。
哲蚌寺坐落在根培巫慈山怀里,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又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全盛时期僧侣达到一万多。它兴建于公元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全名叫“贝曲哲蚌却唐门杰勒朗巴结瓦林”,意思是大米一样堆积起来的十方吉祥尊胜洲。藏族人喜欢比喻,哲蚌寺便是一个比喻的典范。从天上以神的眼睛看,那些白墙金顶的宝殿刹房,就是一堆倾撒在山坡上的大米,白的是米粒,金的是稻壳。所以这个名字不是人起的,是天神起的。
香波王子和梅萨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哲蚌寺旁边面向东方的晒佛山前。这是一座大石累累的山,青灰的氛围里,斑斓的六字真言旗帜一样招摇在经石之上。角铁焊接的支架依山而铺,偌大一片斜坡都被覆盖了。
数万人众集合在这里,而山谷依然寂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