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劫中之劫 (1)(5 / 23)
念珠问道:“难道不是过去造作的因导致了今天的果?自杀胜于杀人,现在的因又会形成未来的果,这万有因果的道理,‘七度母之门’如何解释呢?”
古茹邱泽喇嘛打了一个激灵,像从梦中醒来,突然仰起头,做出一副辩经者常有的傲慢姿态,哼哼一笑说:“‘七度母之门’的第二门便是:有无果报?谁来果报?是命运,还是神祇?或者命运就是神祇?”
苯波甲活佛逼问道:“有没有?说清楚。”
古茹邱泽喇嘛击了一下掌说:“佛说为善必昌,若为善不昌,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若为恶不殃,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昌,昌尽乃殃。”
格西喇嘛中有人叫了一声好。瓦杰贡嘎大活佛点了点头。
苯波甲说:“什么为善不昌、为恶不殃,莫非‘七度母之门’是迷惘之门,连僧童能解的前因后果都要重新强调?在我们西藏,富裕受人尊敬,贫穷遭人鄙视,因为富裕是好人得了福报,贫穷是坏人受了惩罚。所以今生今世的富裕和贫穷是前世的业报,贫穷者只能礼拜佛僧,奉行众善,期待来世的富裕。”
古茹邱泽说:“照你的说法,积德行善的只能是贫穷的信徒,而不是有钱的财东和富裕的高僧?”
苯波甲用手背击掌,吼一声:“不。”
古茹邱泽也用手背击掌:“不,我同意你的看法,‘七度母之门’让我们警惕的就是,僧高不行善,佛尊不作为,为富不仁义,有财不施舍。”
苯波甲说:“古茹邱泽喇嘛,你信佛贬佛,修法违法,难道你的‘七度母之门’是用来和佛门对抗的吗?”
古茹邱泽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有两种佛教:贵族的佛教和贫民的佛教。贵族的佛教以获得政权、领地、属民、财产为目的,因此领主之间、庄园之间、僧团之间、教派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止息过,一旦打起来,佛祖释迦、观音菩萨、大智文殊、大愿地藏全都抛弃了,黑刀白刃,你死我活。贫民的佛教则以修来世为目的,忍受今世的痛苦是为了获得来世的幸福,所以有无穷的朝拜,有欲望的节制,有生命的仁爱,有贫贱的喜乐,有苦难中的忍耐。”
苯波甲愤怒地说:“无论贵族还是贫民,所作所为都是前世决定的,战争有战争的缘起,忍耐有忍耐的缘起。你的弟弟自杀了,你的妃宝叫你‘邱泽哥哥’了,为什么?”
在场的人都把眼光投向了古茹邱泽喇嘛。大家都知道,佛徒无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