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灵塔丛林(6 / 20)
的质朴变成了贵族的繁丽。
香波王子和梅萨仔细看过柱子,又拐向南壁。南壁之上,是五世达赖喇嘛在选择桑结为摄政王后、于“桑结嘉措与达赖喇嘛无异,政教两者之职责妥交桑结嘉措尽守”的文告之下按上的手印。手印已被玻璃罩起来,加上岁月的遮掩,看上去有些斑驳却更加神秘。古老的权威以世间护法神的名义在监护一个摄政王的同时,也监护了整个西藏和西藏的灵魂。
香波王子说:“没有五世达赖喇嘛,就没有摄政王桑结,没有摄政王桑结就没有仓央嘉措,没有仓央嘉措就没有‘七度母之门’,没有‘七度母之门’就没有我们。或者反过来,没有我们就没有‘七度母之门’。”
梅萨说:“比起‘七度母之门’,我们算什么。”
香波王子快速走动着,把廊道里的壁画看了两遍,最后停在一幅唐卡前说:“布达拉宫是立体的空间信仰,‘七度母之门’是看不见的时间信仰,它们因为我们的发掘走到了一起。”
梅萨不想扯这些空灵的话题,指着唐卡右下角说:“这是什么?”
香波王子凑到跟前看了看说:“无常的标识。”
梅萨说:“我看是火焰,是爆炸的火焰。”
香波王子说:“无常如同焰火,焰火一熄,就是灰烬。同样是飞扬,性质是不同的,所以佛说,诸法无常,心行处灭。”
梅萨说:“你再看火焰下面是什么?是不是炸药,一包一包的,一包里头又是一管一管的。”
香波王子“哦”了一声,仔细看看,却比梅萨看到了更要紧的。他指着一朵火焰描画着:“这不是一个梵文‘炸’字吗?”
两个人紧张起来:爆炸的火焰、炸药的形状、显而易见的梵文“炸”字,没有比这更明确的启示了。唐卡反映的是一千多年前布达拉宫的构造和修建的场面,难道一千多年前的场面就已经预示了布达拉宫的爆炸?或者仅仅是唐卡制作者的预示,而唐卡标明的制作年代是“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06年仓央嘉措被拉奘汗押送北京的这一年。这一年距今也有三百多年了,说明今天的叛誓者是按照三百多年前的指令进行秘密活动的,坚不可摧的叛誓者的传承居然如此富有成效。更重要的是,这幅唐卡精确指明了埋藏炸药的地方,就在这里——布达拉宫司西平措大殿。
梅萨说:“真没想到,我们是来寻找‘七度母之门’的,却无意中发现了叛誓者埋藏炸药的地方,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