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 5)
北京努力发展,将来混好了就接父母过去享福嘛!父母享着他啥福了?到头来供他读完书不算还得掏钱帮他买房,他也好意思开这个口,我要是他我早买块豆腐一头撞死了。”
这场吵闹终结了李家春节期的喜庆气氛,玉兰大闹一场后收拾东西气咻咻回了娘家。并甩下话说年后她也准备去市里买套房子,长机这个乡下地方她早受够了。希望公婆一碗水端平,既然能为大儿子的房子问题贡献五万块,那么她这儿也不能少一分。否则就你不仁我不义,往后别怨她不管他们。
李伯伯两口子为此愁眉深锁,他们哪里还拿得出五万块钱呀!当了半辈子工人才从牙缝里省下了那么一点积蓄,想着大儿子有急用就义不容辞地给了。其中确实也有偏心的成分,毕竟大儿子一直是他们李家的骄傲。对小儿子是考虑得不多,小儿媳一发作,他们也实在无言以对。
一家子骨肉至亲,原本是难得聚了一个团圆年,谁知年后竟会闹得家不成家。到底是谁的错呢?秦昭昭起初觉得玉兰太不应该了,李伯伯他们自己的钱他们拥有全部支配权,想给谁就给谁,她有什么可闹的?闹得这个家都要散了。
女儿单纯的想法秦妈妈不由好笑:“你不懂事,知道什么呀!玉兰生气也是情有可原,两个老的一碗水没端平,就知道偏向北京的大儿子。换了你也得生气。”
“我才不生气呢,不给我就算了。
“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你还有一个姐姐或妹妹,我和你爸都更喜欢她,有什么好东西都留着给她不给你,你心里头能舒坦?”
这么换位思考一下,秦昭昭倒也有些理解玉兰的感受了,于是又开始觉得李剑两口子不对。
“李剑哥哥也在北京工作那么久了,怎么连买套房的首付都没存下来?还要回家找爸妈要钱,他们俩口子过日子一定很大手大脚。”
“你小孩子知道什么呀!李剑在北京也就一个工薪族,过日子还能大手大脚。他女儿今年准备送幼儿园,听说一个月的托儿费最少也得七八百,我们这的托儿所最便宜的才一百块。你说这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多高。”
虽然在上海读大学的秦昭昭课余也常去打工赚钱,但她吃住都在学校,花钱的地方很少,所以对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了解并不多。听妈妈这么一说才知道北京居大不易。纵然李剑俩口子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家乡人眼中都是有出息的孩子,却只光鲜在表面,他们混在北京其实很不容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