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本来应相竞(5 / 6)
写一篇游记,要是你,你怎么写?肯定是时间人物地点,然后你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就是说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再来一番感慨,比如说这个地方风景真美啊,我下次还来啊,或者我玩的很高兴啊什么的。那,王安石的这篇文章也是这样的,他约了他两个朋友和两个弟弟去游了华山,在作者那个年代称之为褒禅山,他回来之后呢,就写了这篇游记。你脑海里就想象这样一幅游玩的画面!”
“想象不来!”
“......电视剧总看过吧,你就想,有这样一集古装剧,五个书生去爬华山,这其中就有作家王安石,爬完了山之后,他回来就在书房里写了一篇游记,叫做游褒禅山记。他开篇就写了游玩的地点是褒禅山,这个褒禅山呢,又叫做华山,这个华山呢,它就在陕西省华阴县,离咱们这里很近的。你就想象成他们在爬咱们学校对面那座山,高大险峻。这古人呢,这个命名什么的都讲究出处。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这座山为什么叫褒禅山呢,因为唐代有个叫做慧褒的和尚曾经住在这里,为什么叫做华山呢,因为路上倒着的一块碑文上面模模糊糊的写着‘花山’今天叫做华山呢,盖音谬也,都是读音上的错误啊。你就想啊,这群游人登山先看见了一座禅院,这个禅院呢就是那个慧褒和尚生前住的地方和死后葬的地方。继续往前走,距离那个禅院向东五里的地方呢,有个华山洞,再往前走100步呢,就看见刚才说的那个石碑倒在路上。这第一段就完了,第二段呢,作者继续走,吧啦吧啦。走到这个后洞越来越深的时候,作者一行人中有个人懒得不想走了,但是他没有直接说不想走了,他说:‘不出,火且尽。’再不出去,这个火把就要灭了,于是这一群人就退出来了。作者这时候就说了一下他们退出时的情况,走了有多深了,火把还能支撑啊,体力还够啊什么的,意思就是他们后悔没有再继续往前走,那么这第二段就完了,接着第三段就写他后悔的感慨啊,吧啦吧啦,第四段呢又对那倒地的石碑感慨了一番啊,第五段交代了同行的人物,第六段交代了这文是‘我’自己写的,写在哪年哪月。”苏思暾一口气说完,正在喘口气。
“你好厉害啊!”
“这篇文本来就这么简单,你要是哪里卡住了,你就想啊,作家王安石这一群人现在到底走到那里了呢?自己就可以提醒自己。understand?” ‘understand’是班主任的口头禅,班里的同学都学,苏思暾也不例外。
“好像,好像有点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