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本来自难忘(4 / 4)
彩,但就这,那也是语文成绩的基础。
苏思暾又一向是个较真的人,看到这种文章,除了不可思议之外,还十分不能忍受。因为老师提供了红墨水,便拿起笔认真的改起那些病句错句。短短的两页文章被苏思暾改的一片红。最后勉强给了60分,其实苏思暾更不想在前面加那个6字,写了一段评语“文句生涩,词不达意,语序混乱颠倒,中心思想模糊,不知所云。望日后多读课外书籍,多借鉴例文范文,提高写作水平!”
虽然老师不让乱翻,但是苏思暾评阅完后,还是按捺不住好奇,想看看前面语文老师的评语及给分。看了之后,实在觉得自己的评语下的过于委婉,且竟然给了他一贯得分的最高分。
过了几周,又是周记互阅,无独有偶,那本作业竟再次发到苏思暾手里,苏思暾看了一段后觉得这个文法很熟悉,便翻了前面的文章,确实是上次她阅过的那本。便只好又十二分耐心的看完,看后觉得这次确实好多了,便给了评分70,其实这篇文章并不值这么多,能勉强算是语句通顺。
70分就算是给的进步鼓励分罢,嘿嘿,反正不是我的分,给多少都无所谓,还不如做个好人。苏思暾这样想着,便给了一句评语:“文章较上次有明显的进步,望继续努力!”阅完后趁老师不注意,便看看这究竟是谁的作文,一看是个十分陌生的名字。
快两学期了,苏思暾几乎连班上同学的都认不全。她一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过倒也隐约记得是吴友琴的同桌,因为好像开学排座位后,回到宿舍众人都提过自己的同桌是谁,后面提起就再也没有用过名字,都用“我同桌”三个字代替,虽然对他的长相模糊,但是由于记性好,名字倒是有点印象。
吴友琴没有说谎的必要,那男同学应该是多少动了点情绪。想来是阅作文时给了点建议和鼓励,年少青春的少年,情绪便是来的这么奇妙。苏思暾想着便笑着摇摇头,有些不以为意。
第二天进教室时都忘记了此事,到了座位上突然记起此事,毕竟有个喜欢自己的人呢,便瞄了眼进门第一排的那个男生,是个十分低矮单薄的男生,除此之外便没有别的感想了。
此后这事没什么后续,很理所当然。青葱岁月中的大多数好感便也该是这样无疾而终的吧,像苏思暾这样执于一念,将自己困死其中,成劫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