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2 / 20)
少年好处了不是。比如她的烁哥儿,那时候早在新岗位上站稳了脚跟不是。朝中风云变换,那时候便有个万一,再重新站队又不是来不及。
可是谁为她的烁哥儿考虑?家里有个功臣近臣又有何用,何曾有过半点儿提携兄弟?
想起霍辰烨之前放弃的爵位,霍侯夫人更是一口心头血哽在喉头。那大好的机会也会轻易放弃掉,更别说让他去出力争取了,她早该绝了能得他济的念头才是。
只是那时候霍侯夫人忙着霍辰灵的出阁事宜,又忙乱又要顾忌脸面,倒也没有在那时撒气。
她这边不见回音儿,皇后娘娘却也没有紧追着要信儿,知道霍府女婿钱逸清也在京备考,还好意提醒她可以去毛阁老那里认个师门。
认师门风潮也是春闱前的惯例了。尤其是外地学子入京后,但凡有点儿门路的都是四处撒贴各方拜会,指望着得点儿提点教导。
要知道学子们十年寒窗,学业或许精通,但于考场于官场自然都是不熟的。能得那些过来人指点一二,比如答题技巧了,阅卷官喜好了等等,那是学堂里学不到的实用知识。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认乡党啊,新人求罩啊之类的念想,为以后官场行军铺路。
当然做为官身的过来人们,自然要摆足了架子的,不知道对方水平如何,脑子坏了才要现在跟你站一堆儿。没准只是个自视甚高却胸无点墨的纨绔或穷酸呢?岂不就交友不慎或要接济一二呢?因而这些个大人们大多打着哈哈,交待门上但凡无人举荐或不相熟的士子来贴,只以等琼林宴再相贺之类的空话应付。
是以师门并不是那么好拜的。
钱逸清实际上并不在急于拜师门之列,他虽也是外地人士入京,但一家子官身,要拜会谁求教哪方面见识那都是有的放矢进行的。只不过既得了霍侯夫人指点和牵线,少不得也去了毛阁老府上拜会过一次。
——人家都这般说了,不去拜会反而失礼。再说人家是阁老了,相谈之下自是会受益良多的。钱逸清如是想。
钱逸清最终也果然榜上有名,这个师门算是认定了。霍侯夫人甚满意,霍辰烁的事儿虽然还没谱,但只要皇后有这意思,徐徐图之也好过毫无门路啊。再说女婿跟阁老挂上,来日再施展才学得了重用,反过来于烁哥也是助力啊。
三月间霍辰灵出阁,皇后娘娘赏的是两匹云锦蜀缎,大箱子抬进来的。也不算甚贵重,但也算给她做足了面子,霍侯夫人心里十分得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