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今天更完了,谢谢观赏。 (3)(18 / 22)
了不少的乡土民生,虽然各地官员粉饰太平,对一些穷苦百姓下了封口令,但是他们不会想到皇子皇女们会微服在街上和小贩讨价还价,偶尔的几句抱怨还是让乌力吉等人听到,胤禛自然是不会主动告诉康熙的,胤禩虽然不大也懂点事情不会多嘴多舌,倒是有侍卫会原封不动的告诉康熙,但是康熙从乌力吉嘴里听出来,却更加的震动,因为乌力吉有时候的童言童语天真漫烂,却一针见血,这不加任何权利和私欲的评价,才更洗涤人心。
在高家堰的长堤上十堡和十一堡之间,有个妇孺皆知的“侯二门”故事,乌力吉今天刚听了故事还专程去看了侯二一家,侯家一双老人年近五旬,除了自己家地里的生产劳动,还要出工护堤,长久的积劳成疾,身体很是不好,两个孩子年幼,比乌力吉大几岁,因为常年饥饿,又瘦又小,个子的还没有乌力吉高。
乌力吉让胤禛给侯家留了一笔银子,回来给康熙讲,乌力吉关心的不是侯二的大义舍身,而是侯二夫妇留下的老弱妇孺,英雄的家人救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性命,他们亲人的日子过的很是艰难。
乌力吉问康熙道:“皇阿玛,为什么他们的父母拼死护堤,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他们却连饭吃的都没有?哥哥、姐姐还没有乌力吉高,以后乌力吉少吃点东西,给他们好了。”乌力吉对两个孩子的印象深刻,那几乎成为了骷颅的体型,很是让乌力吉害怕,她不知道曾经的卫琳琅也有过那个样子,要是知道了还不知道该怎么伤心。
康熙自然是听说过这个侯二的,还亲自为他做的事情,给他颁过嘉奖的旨意,奖赏过他家里人一笔银子,也交代过当地的官府好好的照顾这一家老少,只是对于侯家老人还要出工护堤的事情,康熙也不好干涉。
只要是住在江淮两岸的,为了大堤水患死伤的人多了,只要不是新搬来的,家家恐怕都有人葬身堰底,若是都因为家里人为了护堤而抚恤不用出工出力,只怕这大堤就没有人来看护了。
说到底,水患不除,难以抚恤安民,就算是今天乌力吉省下来一口饭给了侯家,那么李家,张家……这怎么办?高家堰水患是历朝历代都头疼的问题,此乃地理环境等天然形成的原因,不能够像处理贪官一样,杀一个少一个。仅仅史书有记载的绝提溃坝,死人毁田事件,单卷宗都不知道有多厚了,高家堰历经几朝兴废,决而复修,毁而复建,史不绝书,让历代皇帝头疼。
作为皇帝,天下百姓的安慰他都有考虑,不管是汉人还是满、蒙,他的使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