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11)(1 / 22)
胤礽确实没有插手,康熙相信时过境迁,以胤禩的肚量,绝对不会跟胤礽计较。另外,几个小的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曾经受过卫琳琅的恩惠,若是胤禩即位,单因着他们的私交也不至于会出现“相煎何太急”的事情。
只是胤禩的已经占领了不少土地,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统治打下的江山,胤禩打算立国。
为了尊重康熙,胤禩只是打称王,还给康熙请旨,请他过去给自己授冠。胤禩已经明确了将来不会来的意图,康熙却越来越觉得大清除了胤禩还没有别人可以挑的起来,一心想要胤禩回来接班。
康熙不完全是舍不得这把椅子,他有时候也会感到疲累,另外,知道胤禩在外扩张土地,他心里也痒痒,别看他贵为一国之君,可是连大清以外的地方都没有去过。胤褆那么诋毁胤礽,康熙还是选择了他,屡次打压胤褆,给予胤礽信任,可是,胤礽还是太性急了,等不及自己把大清引向更加繁荣昌盛的地方。
不是康熙信不过自己培养了几十年年的胤礽,他只是信不过底下的八旗老顽固们,自己如此强硬的手段还有底下的人阳奉阴违的抵制变法革新,胤礽虽然敢鞭打朝臣,却不一定可以跟这些个老油子们周旋到底,若是他即位,怕是坚持不下来自己的改革政策。大清刚刚繁荣昌盛起来的的政令若是朝闻夕改,不说别的,光在大清以经商传教为名,实则刺探军情的各国探子们,会有什么动作,康熙可以预料得到。
在南方,已经发现烟土这个东西了,大清因为有政府支持经商,外贸出口,各国贸易逆差比较大,而他们国家又没有大清的丝绸、瓷器、钟表等奢侈品出口,连过去引以为傲的军火也因为科学家的走失,如今还要跟大清购买。这些国家因为贸易,流失了大清的金银,只好用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来麻痹祸害大清人了。
皇家学院的学者们告诉了康熙这些东西的危害,康熙也做过实验,后来就明令禁止这东西的流入,对于买卖吸食大烟的行为刑法都比较重。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个人,为了赚钱或者控制人替他们办事,私底下开始走私烟土。
自从实行了以俸养廉政策,康熙也很杀了几个贪官污吏,又任命了几批清廉的官员,大清官场不说一片清明,起码也说得上百姓们安居乐业了。那些有心思捞钱的人,在过去那些最捞钱的盐业,税赋上一点也捞不着,就在这上面收取利润。
康熙知道,有一部分的盈利,最终进了胤礽的腰包。或许,胤礽是不知道这些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