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12)(1 / 22)
昨天一般,回忆起和卫琳琅在一起时候的点点滴滴。
胤禩还没有坐下,就听见外面通传,说他先前传的太医到了,胤禩忙命太医进来。先前只是听说卫琳琅身体不好,如今看到卫琳琅瘦成这样,胤禩心里越发肯定了卫琳琅身体恐怕有些暗疾,胤禩不放心,不仅命大清的太医过来替卫琳琅诊脉,也命人去传自己带回来的洋大夫过来替卫琳琅诊治一番,当然,后宫里要进外男,这都要先禀告过康熙才可以,幸好康熙也担心卫琳琅的病情,知道胤禩孝心一片,立即就同意了胤禩的请求。
卫琳琅知道不先安住他们的心,两个孩子是无法安心用饭的,好在自己也没有什么大病,卫琳琅安心的坐下让中外专家会诊一番。
胤禩和乌力吉都紧张的看着太医们的手指在卫琳琅腕上摁住,又盯着太医的脸不放松,生怕错过太医面上顶点可疑的表情,他们总是担心卫琳琅串通太医,对他们撒谎隐瞒。太医们被两个现任国王盯住,心里惶恐,却也不敢耽误给卫琳琅诊脉,定了定神,闭上眼睛专心的给卫琳琅请脉。
洋医生们不会号脉,却拿出了卫琳琅熟悉的东西,听诊器。
卫琳琅看着这稍显粗糙的东西,心里感慨万千,这些年,大清也生产出了一些个后世常见的东西,就像座钟,橡胶轮胎等。因为康熙鼓励手工艺人,重视外来科学家的科研技术,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大清的科研文化可是一日千里,只有没有想到,没有做不到的东西,因为已经研制出了蒸汽机,一些个机械带动的半自动加工厂已经随处可见,传统的人力织布机,也用上了先进的蒸汽机,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要不是钢铁等生产力因素限制,制造更加紧密的仪器还有待时日,恐怕一些更加先进的东西都要生产出来了。
说道机械纺织,不得不说说当初由卫琳琅“发明”出来的毛衣,因为康熙提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连穿衣服都有讲究。俗话说的二八月乱穿衣,倒霉的清朝人若是赶上了暖冬,早早的穿上了单衣,突然又遭遇倒春寒,连冬衣都不能够穿。而毛衣这一内穿又薄厚适宜,保暖性较好,刚好填补了这个时候“无衣可穿”的空白,因此当后宫的女人们还在吃卫琳琅的醋把卫琳琅送的毛衣压箱子底的时候,毛衣的织法已经从卫琳琅的偏殿,流传到了宫外,又经过北京城,流传到大清各地。后来随着动力机械的发展,经过有心人的研发,也把毛衣跟织布机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已经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了。
中、洋两方的太医们给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