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13)(7 / 22)
祉还在下面不断的做一些事情出来,就算是自己表面上淡漠名利,私下里不也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胤禛闭上了眼睛,原本他还以为自己的事情做的严密,康熙不会察觉分毫,后来却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他的眼睛。那么胤禩可知道自己私下里做的事情,这一次的宴会,恐怕也是要从自己嘴里听出选择的吧?
借兵,有几个人会有他那么好运气,在外面闯荡几年就收服了一个国家?这一次的宴会,说白了就是个鸿门宴,谁要是答应,也就是变相的流放,可是,这种流放却是一种难言的气魄,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个皇帝敢出此豪言的。
可是有胤祉的例子在前,胤禛不得不信。
胤祯一心想要向胤禩那样,在外拼个自己的国家回来,当初胤祯跟康熙苦苦哀求,都没有得到一兵一卒,就在胤禩刚登基的那一年,胤祯又试着请求胤禩借兵,谁知道胤禩稍作考虑就答应了胤祯的请求,不仅借给他五万水军,还有充足的粮草。当然也不是白借,一应军饷极粮草都做银算价,允许胤祯五年后归还,期间万一官兵人员有所伤残死亡等,抚恤赔偿也都要胤祯按大清对待军人的抚恤条例来担负的。
胤祯多年心愿一朝得偿,当时就兴致勃勃的签字画押,答应了胤禩提出的所有条件,随后就带着自己年长的儿子,和精心培养的人脉,消失在茫茫大海中,连德妃和十四福晋歇斯底里的哭喊都不管不顾了。
几年过去了,只听说胤祯先是消灭了不少骚扰来大清经商的各国商人,后来又借着围剿海盗、补充给养的借口等上了倭国的领土。大清这些年国力和经济都发展迅速,倭国弹丸之地民少地贫,商业经济等还是靠跟大清经商才有点起色,听说胤祯登陆,一些个巴结奉承的不仅不提高警惕,反而一路载歌载舞的把大清的十四阿哥,如今的多罗郡王迎接到东京,跟他们的国君促膝交谈。
这一落脚,胤祯就没有离去的打算,卖房置地,安排人手接触各行各业,倭国的皇帝并不知道胤祯的企图,见胤祯给倭国带来充足的货源,对胤祯奉若神明。不仅不防备带着大军的胤祯,反而还送钱送粮送女人,替胤祯的五万水军筹备粮草,百般讨好胤祯。请神容易送神难,何况胤祯本就是有备而来,胤祯刚才落脚就一步步的收买那些贪心的倭国大臣,对于底层百姓又施予小恩小惠,制造舆论,获取民心。支持胤祯的人越来越多,胤祯开始插手倭国内政,公然干涉倭国内政,对于敢出言不逊指责他鸠占鹊巢的倭人或杀或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