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我们爷的命且大着呢(1 / 5)
十三阿哥府门前的这些太医们怨念了没几日之后,就改成庆幸了,因为康熙的一道谕旨传来,听说是让八阿哥那边可乱得不轻,这不,四阿哥都没工夫来找自己这些人的麻烦,只顾着在那边照应了。
康熙的这道旨意,自然就是清穿文中多次提及到的嫌八阿哥挡了他回京的路,让他移回家中的那道了,后世也因此认为他对八阿哥泯灭了父子情,兰静在现代时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穿到这里之后,她才知道,凡事都不能只凭一面而定。
象康熙言语中辱及八阿哥生母良妃娘娘的事儿,虽然这样很不好,兰静对他的这种做法也很看不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八阿哥的做为也是造成这种后果的因素之一,是他心存大志,是他拢络朝臣,是他被人群而拥之,让康熙起了猜忌之心,是他在康熙明确表示不满之后,还依然动作不断。
兰静并不是认为八阿哥对皇位之心起觊觎之心不对,他所用的方法对与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她却认为,既然起了心要争,那就要想到争败后会落得什么样的后果,在这个时代,刑罚都明文规定着,一人犯罪,家人也要跟着受罚,那个倒大霉做了皇子师傅的徐元梦,他的父母就险些因他的过错而被发配了。
虽然说,皇子的母亲就是皇帝的女人,是不会被发配的,但所受荣辱会与儿子的功过紧密相关却是同样的,当初三阿哥“居丧不谨”,荣妃娘娘在宫中就沉寂了好久,大阿哥事出,惠妃娘娘不只要去“奏其不孝”,之后也是深居浅出,更别提康熙还认为八阿哥之阴险比废太子还甚呢。说白了,说良妃娘娘也好,说八福晋也罢,其实源头还在八阿哥这儿。
八阿哥的错,不在于他去争,而在于去争却被看出来了,争的时机和方法以及相关善后都没能把握好,所以他被打压了,母亲和妻子也跟着受牵连、被责骂了,可如果他争成功了,她们跟着享受的就是无尚的荣耀了,当然,现在还没到最后的时候,也不能就说八阿哥肯定会失败,但看着现时的情势,却已经是差不多了。
不过,康熙让八阿哥挪开,不要挡着自己回京的路,倒并不全是因为他对八阿哥的父子之情变淡的问题,早在此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年,康熙就曾经教导过自己的一众儿子们,“汝等皆系皇子王阿哥,富贵之人,当思各自保重身体,诸凡宜忌之处,必当忌之,凡秽恶之处,勿得身临,譬如出外,所经行之地,倘遇不祥不洁之物,即当遮掩躲避。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况于尔等身为皇子者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