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各人心思各有不同(4 / 5)
的。“慕蕊姐姐也请。”众人进了书斋,黛玉便见哥哥正在书案后写东西。
致远抬头一笑:“妹妹先坐,我将这文写完就罢。”
慕蕊亲自端了上好的碧螺春给黛玉,又问她近几日的身体可好。两个人正说着,致远已然停笔,细细的审阅一番,并无什么错处。
黛玉笑道:“哥哥今日可是又完成了一篇时文?可否借妹妹赏读一番?”
黛玉见哥哥心情不错,便知是又写了一篇好文。致远和黛玉也没什么藏掖的,黛玉文采极好,又善作诗,致远为了不叫黛玉每日蜗居在访梅阁,便时常叫她来看山楼爬爬石阶,自己写的一些应试的时文也与她看。别看黛玉年岁小小,还不到十四岁,但是却能品评一二。
黛玉一看,是《论语.颜渊》中的一段话:百姓足,孰与不足。
“这可是先生新出的题目?”黛玉问道。
致远接过了慕蕊送来的茶,说道:“是啊,先生说,当今圣上登基两年,今年可是他要行的第一次科举,选择的题目必是慎而又慎,方不能错失人才。从《论语》中出题,想来也是应该的,只是还要看今年的乡试。”
黛玉听了心中也暗暗赞同,便接着往下看去: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哥哥的文章写的真真是好。”黛玉笑眯眯的夸赞哥哥。说起来这一段时间黛玉的性格也越加的开朗,有了致远的开导,也渐渐的从失去父亲的阴霾中走出。
致远道:“我啊,也就这点儿本事,写这时文还行,要是叫我像妹妹那样作诗,可是万万不能。”
黛玉将文章还给哥哥,她知道,这文章是要送去给书院先生看的。“黛玉写的都是些闺阁中的嬉戏之作,哪里上得了台面,哥哥总是谦虚,你的文章写的极妙,连我这不懂得傻丫头都看得出,更何况我的哥哥还能画的一手好丹青。”黛玉一指书案后面挂着的《虾趣图》,“谁还能像我哥哥这样画的一手好虾?”
致远听了黛玉的恭维也是哈哈大笑。
致远前世的时候就跟了父亲学画,直到父亲去世,才停了画笔,那时自己最喜欢的就是齐白石先生的大作,也曾模仿过,父亲的老师曾夸奖过自己在这方面天分极高,但是后来家中变故,也放弃了学画。
这一世,致远答应过母亲林夫人,定要圆了父亲的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